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网络论坛在中国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继传统线下旅行社、线上旅行社之后,旅游中介商的第三支重要力量。在综合分析现有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指出旅游网络论坛是虚拟消费社区的一种类型,发展出自助旅游文化,其次作为旅游电子中介商,它的目标市场是学历高和互联网使用率高的年轻人,核心产品以背包客、非标准化团队旅行、观光和特种旅游产品为主。梳理了旅游网络论坛的国内发展状况,最后论述其对于旅行社行业和目的地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往对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信息交换方面,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游伴"的现象.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文章搜集和分析了一个"讨论串"和12个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结伴旅行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助旅行方式.旅游者通过控制旅伴的数量和质量,规定旅伴间的权责关系,力图在孤独的背包客和团队旅游中找寻一条中间道路,以"小圈子"把这条中间道路确定和保持下来,他们的旅游体验最终结合团队旅游和背包客的优点,实现了优化.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旅游业回扣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苗学玲 《旅游学刊》2001,16(2):31-34
回扣现象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近20年。随着旅游者消费权益意识的日益加强和中国加入WTO组织 ,回扣现象能否继续存在值得深思。本文通过界定回扣的概念 ,分析回扣的来源与归属 ,回扣目前的消极影响和其背后的合理因素 ,给出解决回扣问题的几点建议 ,最后指出解决回扣问题是中国旅游业深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对旅游业回扣现角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苗学玲 《旅游学刊》2001,16(2):31-34
回扣现象拌随中国旅游业的发菜已近20年,随着旅游者消费权益意识的日益加强和中国加入WTO组织,回扣现象能否继续存在值得深思,本文通过界定回扣的概念,分析回扣的来源与归属,回扣目前的消极影响和其背后的合理因素,给出解决回扣问题的几点建议,最后指出解决回问题是中国旅游业深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北京路步行商业区是广州城市游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期望差异模型对北京路步行商业区的顾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顾客对北京路步行街的感知实绩低于期望.对北京路购物功能的满意度较高,娱乐休闲满意度稍逊。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期望差异模型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期望差异概念模型。新的概念模型显示,服务实绩对于顾客的满意度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忠诚顾客管理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通过电话调查的方法,运用分层聚类法从行为和态度忠诚两个维度把旅行社团队旅游产品顾客分为3类细分市场.即真正忠诚者、潜在忠诚者和虚假忠诚者.前者的态度和行为忠诚变量值最高;潜在忠诚者的行为忠诚变量值最低,而虚假忠诚者的态度变量值最低.这些特征很好地验证了已有品牌忠诚模型.文章最后讨论针对3类细分市场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并指出后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苗学玲 《旅游学刊》2016,(11):22-31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共同生产出来的体验.多年来,众多研究关注背包客旅行带来哪些个人成长、旅行动机,以及目的地等其他客观因素的作用,却忽略了旅行者对故事的思考.于是,理论界有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无须努力、轻而易举的论断,而报界探讨“旅行是心灵鸡汤”是否是伪命题.基于此,该文的研究问题是旅行者的主观因素,特别是反思,如何促成个人成长.文章采用自我民族志收集资料,讲述2011年和2014年作者在旅行中结识的两位单身女性和她们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以及旅行结束后的持续思考,试图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呈现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的“全貌”,包括旅行前、旅行故事发生、返回日常生活.文章提出的研究命题是:(1)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不但取决于目的地发生的故事,同样重要的是旅行者的反思;(2)旅行收获存有质量上的差异,深刻和持久的个人成长来源于对行为背后偏见、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察觉和纠正;(3)旅行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最后,将“旅行的个人发展”定义为在旅行活动的推动下,旅行者在认识和社会情感方面逐渐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自驾车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旅游网络论坛的主帖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苗学玲 《商业研究》2006,(11):157-16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驾车旅游与旅游网络论坛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确立主帖的分类体系为询问帖、分享帖、活动帖、资讯帖是4个主要类型,体现出旅游者信息行为、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和社区交往行为。“行车路线”、“寻找同行”、“图文游记”是会员最关注的话题。网络论坛具备了单向传媒、口碑传播和专家意见多种信息渠道的功能,灵活性强,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苗学玲  郭庆 《旅游学刊》2014,(5):97-105
20世纪80年代,志愿旅游在西方兴起,分为度假为主的志愿观光和志愿为主的志愿旅游两个类别。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后者,而文章则聚焦前者的体验。根据志愿经验和意愿以及志愿活动的组织水平,志愿观光者被划分为四类,拥有不同的观光和志愿体验组合,而志愿活动也被划分为四类,带来不同的体验。搭便车者和失望的信使更靠近大众旅游者,旅途信使感受到团队互动的归宿感和凝聚力,但真正信使的志愿感受最为丰富,触及到志愿精神的本质。志愿活动能否对旅游者产生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志愿的需求和经验是首要因素,其次是志愿活动的设计和管理。文章最后为旅行社开发类似产品提供了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苗学玲 《旅游学刊》2004,19(1):27-3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商品的概念还未达成共识。各种概念之间界限模糊,名称混用现象常见于各种文献。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文章在对以往定义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旅游商品的概念性定义。继而,对其外延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旅游纪念品、日常用品(旅游前和途中购买)和免税商品三个部分。由此,旅游商品呈现出“集合性”和“角色性”的特点。文章认为地方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本质特征。最后指出地方特色研究将是旅游纪念品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