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多数农业企业都出现了负债经营问题,因此在对农业企业进行审计时,重视和加强偿债能力的审查和评价非常重要。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企业偿债能力审计的方法企业偿债能力包括企业对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负债成本(包括流动负债成本和长期负债成本)的偿还能力。企业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关心的主要是企业对流动负债和年内或营业周期内负债成本的偿还能力。因为流动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GDP总量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174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左右,而且城市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缓慢。城市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也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发展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产生,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的概念首先由山东潍坊市于1993年提出,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是用一系列或松或紧的长期契约关系取代一些临时性的市场效益关系,进而形成一种基于商品契约的“准一体化”(quasi—integration)组织。农业产业化这种组织形式的内涵与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农业综合服务公司(agribusiness)非常接近。Agribusiness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高德博格在50年代后期提出的,它通常是指从供应投入品。如种子、肥料及机械等,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商的一个由一系列公司社会团体所组成的有序链条。这个链条亦被称为“农产品供应链”。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贷"中介——担保人"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解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金融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瓶颈”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农民贷款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阻碍金融机构向农民贷款的原因主要是,在金融机构和农户的信贷交易中,有着较高的交易成本。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高的交易成本?如何降低金融机构对农户融资的交易成本?本文试图从农户融资难这一事实出发,运用制度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对农民贷款难这一事实进行分析,试图引人“中介——担保人”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