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投资者已意识到需要将与气候相关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这将对市场估值产生影响。选取1995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国A股市场的月度数据,在FamaFrench因子模型基础上增加绿色因子,分析绿色因子对中国A股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绿色因子的六因子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A股市场股票风险溢价;《巴黎协定》的签署给股票市场传递较强的政策信号,在2015年之前,中国A股市场非污染企业投资风险高于污染企业,当投资者绿色投资意识增强时,污染企业投资风险高于非污染企业;绿色因子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受回归子样本影响,重污染企业面临的绿色转型风险较大,非污染企业在面临较小绿色转型风险的同时,还能享受更多的绿色激励效应。基于此,提出激活股票市场绿色激励效应,引导市场参与者进行绿色低碳投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目标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研究不同地区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制定差异化政策有重要的意义.基于1997—2019年我国的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模型(PRM)和固定效应模型(FEM)分别对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东中西部的人均碳排放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差异化的禀赋条件,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也是不同的.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均能源消费、能源结构、清洁发电量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符合环境库兹涅兹倒"U"型曲线.但东中西部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却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只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中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主要受人均能源消费的影响,西部地区清洁发电对减少碳排放有积极的影响.针对不同地区对碳排放量影响的异质性,从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的碳减排机制被认为是实现全球低碳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过程中配额分配的合理性问题与碳减排过程中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性问题,本文构建包含自然-社会-经济多重系统的DSGE模型,分析比较不同碳配额分配比例下的碳排放权交易活动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引入使得棕色企业得到了技术改进,同时绿色企业显著改善了环境质量。其次,初始碳配额分配比例对系统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碳配额分配比例的降低,棕色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短期经济的波动效果增强,而绿色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的波动效果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通过调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中碳配额的初始分配比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动态优化,为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长短期目标关系、提高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优化能力、重塑自然-社会-经济多重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梳理安全资产相关定义的基础上,运用GARCH类模型分析中国金融市场中黄金、国债、金融债三类资产的安全资产属性。安全资产属性分析包括:第一,通过分析经济危机时期资产回报率与股票资产回报率是否存在负相关性来考量资产的避险功能;第二,通过分析经济平稳时期资产回报率与股票资产回报率是否存在负相关性来考量资产的风险对冲功能。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债未能表现出对股票市场的避险功能,而黄金、金融债均表现出对股票市场存在弱避险功能;第二,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期间,黄金、国债、金融债均表现出对股票市场风险的强避险功能,其中黄金避险功能最为强大;第三,从整体样本区间来看,国债和金融债对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风险对冲能力,其中,国债对冲风险的能力强于金融债。因此,结合资产的避险功能和风险对冲功能,本文认为国债、金融债具备一定的安全资产属性,可以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安全资产,而黄金仅为避险资产。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时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自然灾害冲击、金融中介以及多个经济主体为分析对象构建了DSGE模型,阐明了自然灾害对金融变量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短期使资产价格上升,长期使资产价格下降,并提高了资本收益率的风险溢价;自然灾害冲击对银行信贷需求和总资产造成负向冲击,并使产出和资本存量减少;自然灾害冲击主要通过资产价格、融资成本以及信贷需求产生影响,加剧金融风险并反馈于实体经济。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碳减排等措施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与金融风险,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防范自然灾害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冲击效应及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