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对金融的新需求主要表现为服务主体与服务内容两种重要的需求形式。重新认识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支持的新需求,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城乡闲散资金,构建一个成熟、高效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发现,中原经济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比较旺盛,但乡村金融供给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正规金融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突出的去乡村化倾向;民间金融虽然有一定市场,但因其脱媒化、不合法、高利率等缺陷一直被政府所打压.因此,可通过建立多层次、功能全的乡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规范并合法化民间金融,完善乡村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优化乡村金融生态环境等途径增加乡村金融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对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加以考察和分析,可见我国存在着较高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虽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仍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近几年实际执行的是“增税”政策;税负逐年再增,企业的剩余趋少。总的看,宏观税负水平高速增长对我国经济产生紧缩作用,而在预算外收费和乱收费大量存在下,税负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更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的种种缺陷已经成为阻碍农村进步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分析孟加拉国、泰国、美国、日本等国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我国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关于企业集团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企业集团文化建设时 ,应把握统筹规划与灵活应用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自发的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觉的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 ,分别采用文化移植、文化融合和文化培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孙保营 《当代经济》2022,39(1):66-71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大学出版业的高频词和主要发展目标.但是,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出版社存在人才、质量、学术、营销、文化、绩效等多重管理困境.对此,本文提出通过提升人才队伍管理成效、完善出版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图书出版学术含量、加大图书精准营销力度、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发挥绩效考核激励作用等举措,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目前存在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乡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减弱、金融服务创新落后、乡村信用环境较差、法律环境不完善、金融监管渠道不畅、行政力量干预失当、乡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等乡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和困局,严重制约着乡村金融的供给。其原因主要有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乡村金融生态种群难以培育形成、各级政府的过度干预、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的有效途径。它在我国实施十几年来,在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住房公积金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资金征集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应采取积极扩大公积金覆盖面、规范公积金的使用、建立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造成农村金融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作用严重弱化,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瓶颈长期存在.必须从整体着眼,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政府功能进行定位和战略性调整,推行全面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提出了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主要是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制度创新能够极大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产出效率。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研机构、企业对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学对区域技术进步不但没有贡献,反而反作用十分明显。中部崛起战略有赖于中部六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投入,吸引高科技人才,大力开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