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7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正>牛奶因含有丰富的人体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的营养素,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牛奶消费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牛奶产量持续增加、品牌也逐渐增多,但只要抓住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市场空间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对液态奶消费者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牛奶市场消费潜力及发展方向,推动奶业平衡健康发展。本文拟从对居民消费状  相似文献   
2.
以小规模农户地理集聚生产为表现形式、以专业村为基本构成单元的主产地连片发展模式,是中国农业产业格局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的设施蔬菜优势主产区的蔬菜专业村级调研数据,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利用空间Durbin模型、两部制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形成的马歇尔外部性显著提高本地农民收入;周边专业村的产业集聚与地理距离共同作用对本地农民收入产生空间溢出,并具有地理距离递减性特征;产业集聚程度不同的专业村对彼此溢出关系的反应具有空间非对称性,容易形成专业村发展的"极化效应";另外,产业集聚、技术指导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01年,江苏省苏州市启动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2016年,苏州市全面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多年来,苏州市始终走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沿,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其实践经验也为更多地区顺利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并发挥专业村产业集聚竞争优势,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分工专业化理论、农业区位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产业集聚理论,提出以要素禀赋为基础,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并作用于专业村竞争力的逻辑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2017年北京、辽宁、河北省(市)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产区专业村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表明,自然资源是专业村形成的基础,人力资本是专业村形成的内生动力,政府支持是专业村形成的外部保障,专业村产业集聚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显著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具体而言,自然资源、技术储备、市场需求; 标准化生产、市场需求,分别对专业村“软实力”和“硬实力”有着直接而显著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本与政府支持对专业村竞争力的影响需通过外部规模经济的放大方能实现。[结论]应充分利用主产地资源禀赋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入现代化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受到的影响较大,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农业经营性收入与耕作周期相关,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影响程度高于小农户。农村非农产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其中经营餐饮、零售、住宿、乡村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农村居民户经营收入减收风险较大。对此,论文提出了减轻疫情影响、确保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社会化服务被赋予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重要使命,其经营成色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决策及其影响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设施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的提效、增收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充足、农地普遍细碎化情况下,经营规模的差异并未显著影响农户获得服务的概率,小农户不会因为经营规模偏小而难以获得农业社会化服务;使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提效增收功效,特别是通过要素补充与要素替代作用,小农户生产效率和家庭收入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规模经营农户,实现了提效增收“双衔接”。进一步强化这种积极作用,应继续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服务主体的功能和优势;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联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延伸服务领域,适当向产前、产后环节拓展;完善政策支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了解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分布的变动状况,明晰收入对农村家庭膳食质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营养干预政策。本文基于1997—2011年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与2015—2018年全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采用随机优势法测算了中国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家庭膳食质量分布的变化情况,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家庭膳食质量改善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收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1)1997—2018年,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家庭膳食质量在不同分位数处均显著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居民的膳食质量水平仍然偏低;(2)低收入群体总体改善程度较高,高收入群体改善程度较低,不同阶层膳食质量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其中,高收入组的膳食质量改善主要发生于1997—2006年,低收入组的膳食质量改善则主要发生于2011—2018年;(3)农村家庭膳食质量评分的收入弹性仅在0.2左右,并随膳食质量评分的提升而下降;家庭人口特征变量、食物价格、食物消费习惯及食物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农村家庭膳食质量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流通体系连接着农业的生产与消费端,会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构建京津冀农产品物流体系,既关系到农户收入以及农业产业发展,还关系到京津冀乃至更广区域范围的居民菜篮子供应保障。从生产端出发,分析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形成的背景,基于此总结地区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批发市场与中间商的作用,并以国内外典型的农产品供应体系作为构建京津冀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依据,提出构建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村集体介入的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为打破农地流转困境、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参考。研究方法:处理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与农户分散流转相比,村集体介入实现的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多种检验均表明研究结果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促进了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表现为地块规模的扩大和转入期限的延长,并分别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实现农业提质增效;(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有效降低了化肥施用强度,能够实现农业增效与增绿的协同发展。研究结论:在继续坚持并创新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应稳妥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实现农地高效流转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近年来,动物福利产品愈发受到各界关注,福利养殖作为“同一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供优质的畜牧产品。因此,有必要以提升动物福利为抓手,培育新增长点,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