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国企内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所需要的土壤,应该包括:政企、政资的有效分开;明确的国有资本目标和原则边界;无"一股独大"的多股权主体的股权结构,或者即使存在"一股独大",但去行政化、市场化、规避关联投票原则贯彻得较好;职业经理人选任来源和方式的市场化;推行股权激励和有效问责  相似文献   
2.
张政军 《董事会》2011,(8):27-27
近年来,国企董事会负担过重的问题逐渐显露,这些问题不仅在部分30多户规范董事会的央企中存在,在地方国企董事会中也较普遍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3.
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烧毁的修理,都是将绕组全部錾除然后重嵌,本一文从维修的实践出发,介绍了作三角形接法联接的异步电动机,若一相绕组烧毁,可用"不穿线重嵌"只更换一相的方法来维修.此方法简单而高效,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4.
深化国企产权改革不能再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政军 《董事会》2012,(11):88-90
除少数行业外,大多数国企应进一步推动产权多元化,综合采取吸引其他投资主体、整体上市、转让股权等方式使企业不仅要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而且要成为产权主体多元、平等、制衡、可问责的新型国资关联(控股或参股)公司。  相似文献   
5.
理顺和创造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制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我国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目前,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有三个关键因素:与企业制度和基础条件有关的企业和企业创业者;创新和成长激励;资源状况及配置方式。为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政策:分类明确不同产业的政策目标和重点;支持部分大型国企和有基础的非公企业尽快提升国际竞争力;从企业制度、市场制度、资本制度、财税制度四方面推进改革和政策调整;制定和实施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功能导向型的产业政策;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和政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大量企业被吸引进入房地产行业中,房企数量从2000年的2.7万户增加到2006年的5.8万户,翻了一番多.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也从2000年的1.86亿平方米增长到2006年的6.18亿平方米,增长了2.3倍.房地产行业企业平均收入和资产规模从2000年到2006年上升不到1倍,但平均营业利润水平则上涨了9倍多.房地产百强企业的平均收入规模,资产规模和净利润的增幅就更大.……  相似文献   
7.
张政军 《董事会》2011,(2):30-30
对于雇佣制度、基本薪酬制度、大量裁员和雇佣决议等,职工董事可拥有相当程度的投票权,但对于战略、投资和人事等决策事项,职工董事更适合发挥董事会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实行鼓励创业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降低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的门槛与成本,减少和消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各级行政管制。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资委要求央企编制风险管理报告。这是国资委加强央企风险管理的又一重大举措,既包含督促央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包含对企业披露有关风险管理信息的要求.有利于在央企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使其发挥实际作用。有人将此举比喻为“央企体检”。  相似文献   
10.
一、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析我国推行产业调整政策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产业调整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业结构,例如80年代后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基本消失,90年代中期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与加工工业比例失衡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但是,产业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反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日益突出。表现为:第一,在一些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重要产业中生产集中度过低,单个企业规模偏小。第二,企业装备陈旧,产品技术水平不高,研究开发投入少。第三,产业内分工协作程度低下,“大而全”、“小而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