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一词产生于明治维新(1868)之后的日本,是"金钱融通"的缩略语,指资金在社会上的流通,后来意义得到扩展,表示与货币、信用有关的交易和经济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后,"金融"大量出现在上海的报纸上,成为一个汉语新词。随后它又进入官方语言系统,并在全国各地流行。到宣统三年(1909)年清朝终结之时,"金融"已成为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得以流通,用现在的话说,是因为它有“信用”,大家相信它能被别人接受而自己乐于接受。那么,货币的信用又从何而来?对成熟的货币来说,它的信用是由发行者赋予的,而发行者要用对等的物资做保证。如国家发行的货币,即便是仅有符号意义的纸币,只要国家允许人民按面值用它来缴税,货币就被注入了信用。又如银元时代一些银行发行纸钞,发行者必须保证持币人能足额兑换现金,这种货币才会被接受。  相似文献   
3.
饺子是中国人喜爱的食品,特别是在北方,每到过年新旧岁交接的时刻,人们都要吃饺子以辞旧迎新。这一习俗起源很早,至少在明代已经是这样了。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近代信用机构由西方进入中国,也催生了“银行”一词。“银行”就是英语“Bank”的汉译。中国人为何将“Bank”译成“银行”、又从何时起使用这一名词?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有趣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进入关键阶段 在2002年1月中旬中国人寿宣布已将股份制改革提上议程之后,中国人保和中国再保险也相继宣布进行股份制改革.这表明国有保险公司的体制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随后,各公司开始清产核资、制定规划,寻找有实力、有信誉的合作伙伴,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至11月中旬,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各国有保险公司分别制定了股份制改革的初步方案,股份制改革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银行是近代中西交流的产物,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的香港。1845年,英国的Oriental Bank在香港设立分行,后来陆续延伸到内地。Oriental Bank的香港分行是开设在中国的第一家银行,开业之初是否已有汉语名称,现在尚不清楚,但由"Bank"翻译而来的"银行"一词,不久就在香港产生。对中国人从什么时候起使用"银行"这一名词,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曾做过比较详细的考证。这本书第八章"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货币理论古已有之,货币银行学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鸦片战争后,随着银行业和西方经济学来到中国,货币银行学说也逐渐传入,初期多是零星介绍,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系统引进。较早引入中国的西方货币银行理论,是几本政治经济学译著中的货币银行部分。光绪六年(1880),京师同文馆出版的汪凤藻(1851-1918)译《富国策》,被认为是第一部中文经济学译著。此书原本是英国经济学家法思德(Henry  相似文献   
8.
10月14日,人保财险和太平洋财险先后推出了新的车贷险,重新返回车贷险市场.自今年5月以来,车贷险的经营风险急剧增大,人保、太保和平安等保险公司几乎同时暂停了这项业务,给车市和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带来巨大震动.几个月过去,是什么原因让保险公司急着返回这一市场?  相似文献   
9.
金融和finance     
今天,"金融"被用来翻译英语名词"finance"及形容词"financial",人们早已习惯,以至于认为"金融"就是为翻译"finance"而创造出来的词。其实不然。因为无论日语还是汉语,早期的"金融"虽表示与货币、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却并不用来翻译"finance"。它们形成对译关系,还是在"金融"流行几十年之后的事。日本人翻译英文著作中较早出现"金融",是明治十年(1877)牧山耕平译的《初学经济论》(The Primer of Political Economy,1875),书中将"a commercial crisis"造成的货币紧缩后果意译为"金融壅塞",英文原书中并无finance或financial一词。  相似文献   
10.
八部委意见从推进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人民币的国际化等方面,对中国金融国际化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明确措施,既是对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进行阐释。也在为当前和未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绘制“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