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1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天荣 《经济问题》2007,339(11):68-70
随着准入政策的放宽,新的金融机构格局必将在我国农村出现.这一方面会带来新的竞争,为农村金融服务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带来新的课题.然而,监管法规滞后、监管基础薄弱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缺失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使得农村金融监管处于低效或无效的状态.因此,如不尽快改善农村金融监管的窘迫状况,而只顾及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危机爆发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
从羊群行为的概念、分类及形成机理出发,回顾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的研究成果。深入地探讨了羊群行为的形成理论及其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研究发现:羊群行为是一个和市场效率紧密相连的概念,羊群行为究竟是不是有效,取决于市场吸收和消化新信息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框架来阐述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分解出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投资效率和规模两种影响效应,并通过实证检验模型得出实际贷款利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效应不显著.由此,实施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贷款利率市场化策略既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能通过激活市场机制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邓乐平  赵天荣 《银行家》2005,(3):114-115
在现阶段,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 务,而企业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最主要的客户。我国商 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绝大部分投向了企业,贷款占了企业 债务构成中的绝大部分,可以说,商业银行已经成了企 业的最大债权人。所以,研究商业银行债权资产价值与 企业经营行为的关系,对于有效保护商业银行的债权、 信贷资产安全乃至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安全都有不可或缺 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改革前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在均值意义上讲,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降低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利率对汇率的反馈机制有了一定的加强。实证检验证明,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能稳定利率波动的假设只在长期内存在,而短期内人民币弹性的增大实际上加剧了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将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平均投资倾向加权的资本边际产出随利率变化所反映的投资效率效应;另一部分是由资本边际产出加权的平均投资倾向随利率变化所反映的投资规模效应.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这两种效应进行估计检验,实证表明,实际利率的投资规模效应几乎可以忽略,投资效率效应也非常低,上一年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很微小.因此,在中国利率政策还难以成为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抑制通货膨胀还需依赖其他调控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框架阐述了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分解出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投资效率和规模两种影响效应,并通过实证检验模型得出实际贷款利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效应不显著.提出实施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贷款利率市场化策略既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能通过激活市场机制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最主要的客户,而信贷业务在现阶段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绝大部分投向了企业,占我国企业债务构成比例的绝大部分,可以说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那么研究企业经营行为对其债权人的债权资产价值的影响,对于有效地保护商业银行的债权、信贷资产安全乃至中国整个金融安全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现行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方法的缺陷,使得商业银行在保护其债权方面十分被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利率政策的行为表明,钉住汇率下的独立性是以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损失为代价。处于对内通货膨胀高涨与对外巨额顺差并存的经济状态下,以单一利率政策应对开放经济的内外平衡目标,显然力不从心。在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当今,宏观经济调控需要新的政策工具,或是对既有政策工具赋予新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