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针对目前的房地产调控僵局,本文提出将调控目标进行量化,并据此划分出偏离目标期、调控期和合理波动期。根据对各个时期不同利益主体的收益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目前的调控中存在主体成本收益错配的问题,进而创造性地提出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和跨期主体内部化的构想,并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对基层支行的内部审计是拓展业务和防范经营风险的保障,但是传统内部审计方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审计效果并不理想。青岛银行“虚拟支行”模式实现了信息覆盖全流程、信息获取方式动态化、反馈渠道多维化和审计过程合作博弈的创新,突破了内部审计信息不对称的约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银行信贷管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银行的"避险"行为比较突出。基于青岛市大数据平台,本文对经济下行期银行信贷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力图总结出银行的微观行为特征。本文认为银行的风险敏感度和预见度并不高,行为多表现出短期应激性,主要表现是前置性强势和风险处置弱势的双重特征,并且银行在对待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银行的行为特征有其内在组织和市场根源因素,通过对根源因素开展可控性分析,对其优化控制可以缓解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4.
互助担保作为小企业商户的有效融资方式,有其制度上的合理性,但互保企业商户的内部关系复杂,互保的内部制约关系在外部冲击下可能会发生逆转,以集体违约的方式威胁银行让步。银行应采取措施打破其利益链,发挥监督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集团企业将担保作为信用创造工具而不是风险缓释工具时,就会产生信用泡沫化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处于上升期的集团企业通过内部关联互保与多元化经营战略,实现信用的扩张与膨胀,进而突破安全边界,最后虚化乃至破裂的内在逻辑,并指出由于利益相关方众多,极易因非合作博弈形成处置困境。  相似文献   
6.
7.
船舶行业目前处于低谷,船舶保函业务风险日渐显现。本文通过分析银行青岛分行的自救过程,阐述了船舶保函业务风险的处理策略,即注重提前发现风险,为化解风险留下时间余地,同时抓住化解风险的重点,寻求各方的配合和协调,实现各方的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风险以及管理者组织属性理论.分析了华夏银行私营企业主贷款防控道德风险的内在逻辑.以企业管理者信用代替企业信用为起点,通过银行和企业主之间的博弈和互动,对企业主信用进行培育,最终实现企业信用回归,从而克服了中小型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贷款风险补偿等性质的金融类准公共产品,由于实施过程中诸多因素的限制并未发挥应有的效用。青岛市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由前期的集中于对担保公司和大企业的风险补偿设计,逐步演变为差别性置换银行不良资产的独特风险补偿机制,实现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供给效用目标的准确性,发挥了金融类准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及其可持续性,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