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0年前的改革开放,中国确立了以制造业代工为主的国际贸易模式,并由此带来了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变成全球的制造基地,但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污染严重,显然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印度在没有建立工业体系的情况下,通过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建立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政府支持产业发展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政府支持产业发展中,对于产业的成长规律、价值规律、组织规律等方面把握得不够,在促进产业发展中有几个误区:重视企业集聚忽视了产业集群;重视硬件投入忽视了软件改善;  相似文献   
3.
经济划分为科研部门和非科研部门,科研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科研对非科研部门具有外溢效应。1999-200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表明,科研开发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科研开发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外溢作用明显为正。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催生"无接触服务"。无接触服务打破了传统的基于面对面接触的服务方式,为服务消费新模式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无接触服务成为疫情期间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稳定消费的重要力量。从长远看,无接触服务有望成为疫情结束后推进消费升级与行业变革的重要动能。建议制定"无接触服务"相关标准,积极推广无接触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需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产业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以产业共生融合为特征的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逐渐显现.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内涵、动力及路径,并利用多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主要模式和产业融合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消除政策歧视、打破部门分割,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改革服务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业态,鼓励重点行业突破;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打造融合发展载体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支出扩张的实证分析(1978-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景东  夏杰长 《财贸经济》2005,(7):15-16,63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都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公共支出与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的实证分析:1990-2002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的工作重心由GDP扩展到HDI,公共支出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公共支出是否影响人类发展呢?公共支出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呢?公共支出中的哪些项目对促进人类发展的贡献最大呢?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回答上述问题,分析发现,公共支出与人类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贡献明显大于其它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资源能源环境约束、竞争力控制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都与制造业发展模式相关。利用20个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与节能减排、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制造业节能减排,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要树立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服务业创新,提高服务业效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服务化本质是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本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从企业战略决策基础模型推到制造企业服务导入战略的相关因素,并借鉴相关研究提出假设.利用1995-2009年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宏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经济自由度、人力资本水平、创新能力、制造部门进口比重等对制造业服务化产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相对融资成本、相对税收成本、制造业附加值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依赖程度则对制造业服务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