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姗  欧朝蓉  杨绍微  包广静 《价值工程》2021,40(27):181-185
科学合理的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空间结构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8年云南省129个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规模、经济结构、社会发展质量三个评价维度构建了云南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18年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利用空间自相关析法对云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聚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整体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具有不平衡性,社会发展质量相对较低,社会经济发展分配不平衡,现代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②云南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现象.③云南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局部相关性不明显,各县城社会经济发展呈孤立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的划分,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厘清各地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城市经济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城镇经济带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社会经济限制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生态经济制约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4个一级和九个二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并根据不同类型区低丘缓坡土地禀赋与社会经济情况,具体阐述了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口政策通过对人口的社会变动、自然变动施加影响与干预来对人口相关要素进行调节,以使人口朝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云南省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奖优免补”等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政策,这些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云南省生育文明的建设。分析“奖优免补”等当代人口政策实施对云南省生育文明建设的作用,提出云南省人口生育文明建设及相关制度完善的对策,对于促进云南省生育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坝建设对河流的流量及河道有明显的影响,河流流量及河道物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对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生物、微生物等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对大坝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是随着大坝建设后生态问题凸显,以及相关研究方法、手段、技术不断发展而展开的新型研究.由于大坝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作用过程,其作用机制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对于大坝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但在已有大坝建设环境影响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对于大坝生态学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相应的体系.这一体系的初步构建,对于将大坝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拓展到新的深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充分认识水电开发大坝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正确评价水电开发、合理进行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等的基础,也有利于水电事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边缘效应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的有效发挥与利用,对于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边缘效应已有的相关研究出发,结合旅游区域系统的发展,提出旅游边缘效应与旅游边缘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旅游边缘效应与旅游区发展的机制问题,并指出如何发挥边缘效应,促进旅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而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为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云南省农地循环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可拓方法对云南省2000~2015年农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0~2015年间云南省农地循环利用的可持续性水平保持在基本可持续的程度,并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因子贡献率、协调度和障碍因素分析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对云南省农地循环利用可持续性的贡献度较高,但各准则层贡献的协调度不断降低,农业经济的单向拉动作用显著,而农地资源投入减量化的障碍性较强,化肥、农药等使用量不断增加,农地灾害的治理力度等问题突出,需要根据云南省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农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策略,减少污染性生产资料投入,强化绿色生态高原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推动云南省农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我国特大城市从1990年到2001年的城市用地增长情况,综合选取10个因素作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数据。用相关分析法得出所选影响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剔除次要影响因素,再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得出各显著影响因素偏相关系数,进而根据偏相关系数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提出有利于各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之间的矛盾,从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角度来看,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从人地关系理论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进行反思,分析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对策措施,对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江并流”在2003年以中国唯一全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4项标准的保护区,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特殊的荣誉,引起了海内外人士对“三江并流”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开发问题的高度关注。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以三江并流区人地关系结构的分析为框架,从人地关系角度提出了三江并流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策,对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绍微  欧朝蓉  周姗  包广静 《价值工程》2021,40(24):193-196
合理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省为案例地,建立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云南省县域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以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省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指数0.26-0.84之间,5个等级的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区的面积分别为91,768km2、87,697km2、66,188km2、10,6662km2和39,832km2,分别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23.40%、22.36%、16.88%、27.20%和10.16%.②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指数值呈带状分布,由南部向北部腹地递减.③云南省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空间上从南到北呈现出"高-高""不明显""低-低"的聚集格局,两极分化明显.云南省自然环境整体生态适宜性较好,区域分异特征显著,自然环境生态适宜性存在显著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