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人类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理念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方法 与手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经历了4 个阶段,其中以维持自然为核心的物种保护法和以生态服务为 核心的生态功能法是当前生态保护规划的2种主流方法。从城市 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和生态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生 态服务-生态健康(ES-EH)综合评估的城市生态保护方法。以 哈尔滨空港新城为例,选取影响重大的6个生态因子,以加权叠 加法识别出生态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划定的10.36% 的保护区保留了53.49%的生态调节、89.04%的文化服务和 15.69%的生态支持功能,以及71.85%的重要生态结构和 61.91%的生态高恢复力地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科学保 护现存的生态资源意义重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双 评价”及城市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单位制”社区作为我国特定时期的组织模式,在城市发展前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制度的转变,社区空间逐渐从单位组织中脱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影响下形成了大量“后单位制”社区。此类社区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存在较大风险。社区韧性是能够帮助社区自身对风险进行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多种能力合集。首先,基于“后单位制”社区特征,从客观建成环境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层面梳理现状问题及风险因素。其次,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和既有韧性评估研究,从社区资本和居民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后单位制”社区韧性评估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次,以哈尔滨市的3个“后单位制”社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个社区的韧性平均水平一般,居民能力得分略高于社区资本得分,存在物质资本冗余性不足,社区风险应对设施不完善及居民抗扰性弱的问题,但社区居民拥有较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居民自治,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最后,从明确权属问题、社区空间微更新和社区居民公共性重建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社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推动社区韧性理论在“后单位制”社区中的实践,并为同类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