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3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产、资本和要素禀赋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经济学的一个传统故事出发,阐明了金融资产对于宏观和微观层次的资本支配量的含义,由此作出两个现实层面的判断;中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结构还处在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丰富的阶段,各行各业的技术结构选择应该以劳动密集技术为主;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吸收的大量存款贷不出去,是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以及通货紧缩了余波所致。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分析经济普查数据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相比,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的资产量更多;前者的财务和经济效益比后者差;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不比后者低。这些经验证据与大量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的流行认识存在巨大反差。本文的经验发现提醒我们:在目前国情之下,大量资金投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机会成本,大于投入制造业企业的机会成本。所以,服务业发展应该分门别类、实事求是地推进。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要途径的看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与劳动力市场的敛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的理论对于工资水平下降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工资水平进一步下降所引致的劳动供给量的变化,没有给出全面的分析.不能全面、正确认识劳动供给曲线在各个不同工资水平上的斜率变化,就难以制定出合理的劳动政策,难以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稳健运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认识劳动供给曲线下部的特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集体劳动争议采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民间调解、或非官方调解)为调解主体的方式来进行调解,具有成本相对低、因保全双方关系(面子)而减少后续矛盾和问题等好处.然而,当前由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对调解工作的要求高,因而造成调解后续问题较多、双方当事人不愿意选择调解等情况的发生.本文以调解目标的回顾和阐述为基础,对调解应具有的基本原则进行逐一分析,来讨论如何构建政策体系来提升调解效率,化解冲突并减少后续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劳动就业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劳动就业机制会受到世界就业规律的调节。本文从对全球化在就业方面规律的认识入手,通过我国就业机制演变过程的分析,说明当前就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劳动就业机制转换的方略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工资粘性、市场分割与劳动配置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工资粘性为切入点,对中国的29个省(区、市)的四个行业的工资调整机制进行二维比较分析,解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资和失业率双上升现象,得出了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扭曲的一些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2016年度北京市西城区仲裁院有关绩效工资的部分案件,将其按仲裁结果、单位类型以及案件发生缘由进行统计描述,并在此基础上与前人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目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绩效工资发生争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典型案例以及后期与仲裁员的访谈记录分析,依照相关理论,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法律制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湛  周国丽 《山东经济》2010,26(6):70-76,91
本文以劳资双方的博弈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以及因而产生的现象:完全竞争市场不能自动淘汰不诚信企业,相反,在一定条件下不诚信企业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指出政府干预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并且通过模型分析,比较政府的干预方式,得出政府事先信息公开和事中的及时奖惩措施要优于事后补偿,政府的促进诚信企业发展的奖惩强度对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失业率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失业率统计中的现状和改革的进程,对在指标选择、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后失业指标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建议以统计部门的调查失业率代替劳动部门的登记失业率作为失业率主要指标,并对失业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