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1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叶青清  张德偲  曹隽隽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中插24-中插28
经典引力模型难以刻画城市间的引力动态关系,高速公路流量大数据支撑将为城市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引入高速公路起止点(OD)流量数据改进经典引力模型,并结合修正引力图谱可视化手段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湖北省县市尺度相互引力强度及空间关联结构.研究表明:(1)湖北省县市间联系强度地域分异明显,整体呈现明显的降次等级结构,武汉核心城市单极化发展,区域辐射作用较强,襄阳和宜昌副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不强.(2)湖北城市空间自相关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均衡格局.高速公路交通流量与经济质量指数空间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具有空间重叠现象,且省内大部分区域未出现明显的轴线或面域高—高集聚.(3)湖北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均衡,但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仍旧突出,区域城市空间关联结构呈现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单核心空间结构特征,沿长江和汉江轴线发育模式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叶青清  张德偲  曹隽隽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中插24-中插28
经典引力模型难以刻画城市间的引力动态关系,高速公路流量大数据支撑将为城市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引入高速公路起止点(OD)流量数据改进经典引力模型,并结合修正引力图谱可视化手段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湖北省县市尺度相互引力强度及空间关联结构.研究表明:(1)湖北省县市间联系强度地域分异明显,整体呈现明显的降次等级结构,武汉核心城市单极化发展,区域辐射作用较强,襄阳和宜昌副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不强.(2)湖北城市空间自相关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均衡格局.高速公路交通流量与经济质量指数空间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具有空间重叠现象,且省内大部分区域未出现明显的轴线或面域高—高集聚.(3)湖北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均衡,但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仍旧突出,区域城市空间关联结构呈现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单核心空间结构特征,沿长江和汉江轴线发育模式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依据耕地变化特征与指标变化周期,从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管理因子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灰色物元与克里格插值方法对公安县耕地等别更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安县耕地整体质量略有下降,主要集中在东部县城及湖泊附近,土地整治与高产农田区耕地质量局部提升;②模糊灰色物元分析结合克里格插值能较好的平衡耕地质量动态更新的时效性、准确性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2000—2015年武汉市生态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生态用地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关键。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分析城市生态用地的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用分辨率为30m的2000—2015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扩展综合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转入和转出率、土地利用信息熵等地理计量模型、指标,开展武汉市生态用地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武汉市生态用地总面积减少,生态用地利用动态度较大,生态用地变化剧烈,其中森林、水体是转为非生态用地最多的地类,耕地是生态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转出多,转入少,空间分布广且零散。生态用地减少整体上围绕江岸、江汉、武昌等中心城区向城郊呈现"多→少"的扩散形态。黄陂区、江夏区是森林减少的主要地区,蔡甸、新洲、武昌是主要水体转出区。生态用地增加以新洲区、东西湖区的水体和黄陂区的森林为主。生态用地信息熵整体下降,生态用地多样性降低。[结论]武汉市生态用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扩张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景观格局的破碎度、城市内涝问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