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上海浦东机场建成以来航空运输规模与浦东新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出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目前两者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浦东地方经济发展支持航运规模扩张,尚未进入到依托航空便利以及临空经济区产业扩散效应引导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但在部分行业中航空运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已有所显现。考虑到浦东新区临空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事实以及国际上著名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经验,可以预见,随着浦东临空经济区的成熟,浦东机场巨大的航空运输优势将成为引导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制造业私营企业的出口贸易就业弹性整体上高于外资企业,表明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高于外资企业,反过来,这也意味着私营企业出口增速减缓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也较大.根据估算的2007年出口退税政蓑变动引起的就业损失表明,私营企业集中的行业在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中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外资企业集中行业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估算结果证实了出口退税的政策成本主要由内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承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非熟练工人相对就业和工资持续下降的现象.关于不同技能工人就业和工资差距扩大的原因究竟是来自对外贸易还是技术进步,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评述相关文献,发现中间品贸易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贸易对就业和工资影响的传导机制,也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不同技能工人就业和工资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从资本经营看我国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外资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分阶段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趋于下降,而外资企业的就业效应趋于上升,其中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主要作用。文章最后就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就业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上海向全球城市转型提供了机遇。全球城市的形成通常需要经历去工业化和生产者服务业集聚两个阶段。2003年上海市服务业占全市总就业的比例超过了工业行业,意味着迈出了向全球城市转型的第一步,但生产者服务业就业却停滞不前,迟迟未能迈出转型的第二步。究其原因,上海常住人口(特别是外省市来沪人口)较低水平的教育结构是制约上海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和发展的主要阻力,低教育程度的人口资源不仅无法为上海经济的去工业化及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还使得低效率的传统制造业迟迟不能转型。对此的解决思路是:借助政府有形之手,运用外在的力量推动上海产业结构演进;提升外来人口的教育结构,为生产者服务业在上海的集聚以及上海向全球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7.
如果用劳动者收入比例(行业平均工资*行业就业/行业工业增加值)表示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变动的指标,可以发现,对外贸易增长较快的行业,劳动者收入比例相对增长较快,并且对外贸易的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就业而不是平均工资增长实现的。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贸易增长较快的一些行业平均工资非但没有增长反而相对下降的现象。本文对22个外向型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对劳动者收入比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低技术行业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很多理论和实践都可证明自由贸易是最有效率的。按此推理,国际贸易应向着全球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但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却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主流,原因何在?而对地区保护主义为基础的欧盟和北美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态经济一体化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否继续坚持开放性地区主义原则,如何减少“搭便车”等现象?本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蒋荷新 《当代经济》2007,(11S):122-124
描述性数据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呈现“无就业增长”的特征。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制度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剔除制度因素后的实证分析显示,就业增长仍趋于下降但幅度较缓,原因是随着制成品贸易结构的升级。就业转移效应开始显现,但总体上就业创造效应仍大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制造业私营企业的出口贸易就业弹性整体上高于外资企业,表明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高于外资企业。反过来,意味着私营企业出口增速减缓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也较大。根据制造业细分行业平均就业弹性估算的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引起的就业损失表明,私营企业集中的行业在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中受到较大影响,而外资企业集中行业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估算结果证实了出口退税的政策成本主要由内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承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