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豫西河务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河南局、豫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源头治理,狠抓关键环节,着力氛围营造,重教育、重预防、重落实、重实效,为推动豫西治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大丰市大中镇阜丰村通过创建"新家庭"活动,寻求家庭与经济发展、家庭与人口素质、家庭与计划生育的结合点,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促推进,互为发展.2006年,全村实现农副工总产值1.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6万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生态的协调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并由此探讨了景观生态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卫国 《水利经济》2012,30(4):61-63
水资源和水土环境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农业水利灌溉中一项细致复杂的统计基础工作.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灌溉统计信息的各项指标、经济整体与灌溉水环境影响因素,定期撰写农村灌渠水土环境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提供灌溉指标数据,实现有效信息交换与共享,更新完善灌溉统计数据库,建设统计信息智能网络化平台,健全灌溉信息通报机制,充实基层统计队伍,提高灌溉统计信息分析、监测量化和服务管理能力,是实现农业水利统计的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卢海涛  陈卫国 《中国市场》2011,(26):180-181
运用经济学的寻租理论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名人做虚假广告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正是利用自己的名气、地位、声望、权威和影响力这些特殊的稀缺资源给企业做虚假广告,从而为自己和企业获取暴利,对虚假广告中的名人逐利行为进行了数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锚定"一个目标":全面开创新时代企业发展新局面,奋力建设高质量万亿三局.推进"四项工程":政治铸魂工程、改革兴业工程、科技赋能工程、文化强企工程.攻坚"六大任务":攻坚高端市场、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组织提效、党建提质.通过推进"四项工程",攻坚"六大任务",使三局更强更优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服务为什么要走向市场?计划生育服务市场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从实际出发建设好计划生育服务市场……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加快发展计划生育事业,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教学质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成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高职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的现状,遵循实效性、可行性原则,提出构建多元的、系统的、可操作的高职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计划生育服务市场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生育服务为什么要走向市场 ?计划生育服务市场的内涵是什么 ?如何从实际出发建设好计划生育服务市场……弄清这些问题 ,对于加快发展计划生育事业 ,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计划生育服务市场化势在必行目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育龄群众对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开拓计划生育服务市场 ,是在新形势下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关键措施 ;是确立大人口观念 ,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形成全方位、系列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  相似文献   
10.
大丰市大中镇阜丰村通过创建“新家庭”活动,寻求家庭与经济发展、家庭与人口素质、家庭与计划生育的结合点,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促推进,互为发展。2006年,全村实现农副工总产值1.4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6万元。1创建“新家庭”活动的模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新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