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7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据此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据此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红色旅游的内涵、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红色旅游存在着产品竞争力较弱、生命周期波动性大和空间竞争激烈等影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有选择地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景区景点规划工作;加强红色旅游的点、线、面综合开发;加快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和红色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适应限制开发区域保护性开发的发展要求,拓展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涵。[方法]文章综合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等对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长幅度较为缓慢;(2)研究期内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从"大差距低水平"特征逐渐向"小差距高水平"特征转变。(3)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中部低、东西两翼较高的"凹"字型空间格局特征。(4)工业废水中COD去除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人均GDP、城镇化率是阻碍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依然处于规模化、粗放式发展阶段,今后仍需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维护社会系统稳定,减少废弃物排放,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该区域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选取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00-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和各地区生产总值三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度量黑龙江省各地区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并对二者关系做格兰杰因果检验,在此基础上揭示黑龙江省旅游经济效应的内部分异规律.研究表明:长期内,黑龙江省内旅游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地域差异,旅游发展对黑龙江省及哈尔滨、牡丹江等6地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带动力度较弱,国内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明显.同时,哈尔滨等4地市经济增长是国内旅游收入的Granger原因,其经济增长可以推动国内旅游的发展;黑河的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表明黑河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测算吉林省区域差异的必要性,在分析有关区域差异内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方面,提出一种有关区域差异形成机制的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和基尼系数的产业分解两种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93—2003年这段时间内其区域差异的变化情况,最后简要分析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东北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较高水平与高水平地级市数量稍有增加,但低水平与中水平地级市占比稳定在50%左右,折射出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嵌入式"与"刚性化"特征相对突出,绿色发展质量提升之路漫长而艰巨;(2)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状态贴近度南北空间分异现象明显,绿色发展压力程度自南向北不断升高,而绿色发展响应水平呈现中部高、两边低的特点;(3)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呈现中部高、南北两翼低的格局,且绿色发展水平相似地区集聚现象较为明显;(4)经济发展仍是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模式依赖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拉动,相对具有自上而下"指令性"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9.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变及其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探索各省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演变规律,运用面板数据对1996年以来各省区经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过程,但总体上大幅提高,全国平均水平由0.399上升到0.617,经济-环境协凋发展历程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②协调度在地域格局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并且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③经济是促进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贡献接近于环境对协调发展贡献的2倍,在经济系统内部,经济发展因素的贡献义要大于经济存量因素;④协调发展的所有障碍性因素均来自环境系统,但是制约作用并不明显;⑤经济-环境协调度与塞尔指数的变动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地区差异性越小;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带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为62.6%,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份的建设水平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