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往文献在研究多个企业进行古诺博弈时,经常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作为影响古诺博弈结果的一个因素。本文用公式和图表证明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影响了消费者剩余,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作为博弈后产量重新分配标准,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因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不公平”造成的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福岛核泄漏后,日本国内展开了关于未来能源政策抉择的大辩论,最终选择放弃发展核电。这一大讨论揭示出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理清了日本核电政策形成的原因,暴露出过去日本能源政策的若干缺陷。日本核电成本的重新核算表明,核电并非廉价。根据光伏发电成本发展趋势所作的预测表明,未来10年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会低于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我国应汲取日本能源政策的经验教训,采取能源结构多元化的促进政策,加快智能电网和"上网电价"的全面实施,给各种清洁能源技术以公平的发展空间,借助市场来检验和选择最为经济,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能源。  相似文献   
3.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技术扩散关系。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并且作为整体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都促进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也促进了中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力图对该领域研究的目的、方法、主题、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作一全面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2003~2010年我国内地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均效率不高,但有所增长,各区域转化效率变化幅度很大且分散较广,人力和政府投入冗余。鉴于此,我国在今后的高校科研发展中,必须有完善科技评价体制,加强高校科技体制建设和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1997—2008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panelda—ta),分析该时间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投资与农村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对各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存在正相关性,而农业投资则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投入的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业踏车理论为基础,根据农业科技投入引起农业技术进步,进而产生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逻辑关系,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提高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不能从整体上使农民收入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非农居民,因而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具有扩大城乡福利差距的效果。本研究建议,政府适度提供农业科技投入,控制其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强度,同时配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福利的其它农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产业集群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产业区位政策和区域产业政策演变与发展为新的产业集群政策。该政策主要体现为两个政府行动计划:经济产业省的“产业集群计划”;文部科学省的“知识集群计划”。“产业集群计划”启动了19项集群计划项目;“知识集群计划”启动了10个项目。为了推动这些项目的执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改变了内部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并对集群形成活动给予了极大的财政资助。5年过去了,日本的产业集群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该集群政策及其贯彻方式,给我们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扩展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四川省人均GDP的贡献大小,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是四川省近20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和知识资本是关键因素,并对四川省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