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经济学   3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2.
本文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藉此研究油价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传导路径、作用机制,以及实际的影响程度,重点对油价冲击的长期与短期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内市场价格机制扭曲严重,价格冲击无法充分传导,导致油价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严重、更持久.油价冲击发生后的半年时间里,短期影响占主导地位,但长期影响的比例会不断上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投资下降直接影响产能建设,因此,油价冲击造成的产出下降会持续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菲利普斯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油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国际油价和中国物价之间的实证模型。实证结果发现,油价冲击对中国CPI的影响有限,但位于油价传导中端的PPI对国际油价变动较为敏感,特别是油价改革之后油价对PPI的传导系数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研究表明,油价冲击在中国的传导极大地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价格管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共同降低了中国下游生产厂商的成本转嫁能力,使中国的厂商在面临油价冲击时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本世纪以来原油价格波动的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剖析了主导油价变动的各类因素。与二十世纪两次大规模原油危机不同,此次油价冲击并不是由大规模的供给中断直接导致的,而是由地缘政治事件引发,受到美元持续降息、全球流动性过剩、剩余产能不足、新兴经济体需求旺盛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影响国际油价的各类因素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使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这一震荡上行态势,这对我国原油进口成本形成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5.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美国和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力波  华民 《国际石油经济》2008,16(1):32-37,45
2002年至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特点包括:1)油价持续上涨的周期长,上涨幅度大;2)油价上涨与美元走弱密不可分;3)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对现货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2003-2006年,原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明显弱化的迹象,但是,200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指标方面出现波动,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似乎初现苗头.本文采用一种新的非对称协整检验方法,研究分析2002年以来原油价格波动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由持续到2002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与持续到2007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原油价格冲击对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原油价格冲击对于经济体的影响取决于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原油价格波动与总体价格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总体价格水平的传导机制相对而言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欧美天然气市场朝着去垄断、去一体化两个方向演进,存在着非竞争性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竞争性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非竞争性的开采分拆、储运与交易捆绑经营模式,竞争性的开采分拆、储运与交易捆绑经营模式,第三方准入的开采、储运、交易均分拆模式,竞争性的开采、储运、交易均分拆模式六种市场模式.分析欧美国家天然气市场在不同模式中的演化路径,可以归纳出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去一体化和去垄断趋势推动因素,为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背景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在美中印巴等五国通过了一项不具备法律意义、未获缔约国正式通过的协定之后黯然落幕。此次会议充分表明尽管气候变化这一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上涨了254%。本轮原油价格上涨出现了几个明显有别于20世纪历次原油危机的新特征:一、油价上涨持续周期长,累计上涨幅度大。二、油价上涨与美元贬值密不可分。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原油需求激增推高国际油价。四、主要原油生产国产出此消彼长,OECD国家大幅减产、OPEC增产乏力推高国际油价。五、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在逐渐加大。本轮原油价格上涨的多重动因导致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和不确定性。2003至2006年期间,原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明显弱化迹象,2007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指标方面出现波动,似乎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初现端倪。但由于此次油价上升并非源于供给冲击,各国对油价持续上涨均存在一定预期,相关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也由此而加速、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也会相应跟上,因此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影响仍然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关于自由贸易的争议也变得空前激烈。国际贸易是否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这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而在当下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贸易理论对贸易合理性的探究尽管触及了经济增长问题,但在贸易静态收益理论的框架下,国际贸易究竟是否会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各个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究竟偏向于出口部门还是进口部门,也取决于各种贸易政策对各个部门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影响。本文对现有针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所做的实证研究作了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明确指出了目前各种看似矛盾的实证证据背后的理论和技术根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和GMM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对1960~2006年期间全球各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组别分别就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上述实证研究证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则存在差异,同时进口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总体来看,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强,进出口均有较强带动作用;高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关系较弱,进口的作用甚至大于出口;低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弱,进口甚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理的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对于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目标的实现和减排成本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在内的多因素碳排放权分配理论模型,明确了全国碳减排总量目标、本地区排放总量、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以及本地区碳排放效率四个因素对碳排放权分配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企业级低碳专利数据作为低碳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考虑碳市场试点的政策冲击,本文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碳排放视角,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使用估算效率值对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碳排放基于消费侧责任计算时,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1.61%和0.47%的工业总产出损失,而当碳排放基于生产侧责任计算时,仅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0.68%和0.21%的工业总产出损失。与此同时,当分配机制中考虑了碳排放效率时,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的不同分配会使部分地区产生较大的分配差异,能源生产省份在生产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内蒙古为例,其减排量比消费侧核算下高出约65%,而电力调入省份在消费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河北为例,其减排量比生产侧核算下高出约8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