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1篇
贸易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首钢在香港的经营实践及策略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吴祖尧1992年10月首钢收购香港东荣公司的股份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首钢不但已收回在港的全部投资,而且还在香港拥有市值近50多亿港元的资产。首钢的实践对于我国企业在香港开展国际化经营具有借鉴意义。一、首...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企业是技术贸易的核心。首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贸易方面进行大量的实践,并获得了成功。首钢的做法,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 可换股债券集资在香港兴起 1993年下半年,香港上市公司兴起了一股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热潮,仅1993年9月一个月,上市公司通过到海外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额达12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香港共有26家上市公司发行27笔可换股债券,涉资金额达45.8亿美元,而同期香港63家新公司上市集资只有36.6亿港元。现在这股热潮仍在继续,1994年1—2月,香港又有19家公司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额约1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我国已不再局限于建立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经营企业等形式,出现了一些新形式,即收购产权方式、证券投资方式、海外投资基金方式、BOT投资方式、项目融资方式、控股公司方式等。今后随着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得更加合理,国营大企业将在吸引外资中发挥主导作用,外商投资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6.
红筹旋风 近年来,中资企业在香港的投资迅速增长,累计投资总额已达200多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日本,仅次于英国成为香港第二大投资者。中资企业同时积极进入香港股市,在香港刮起了一股“红筹股”旋风。 所谓红筹股,是相对那些高品质、高股价的蓝筹股而言,在香港用来专指中资拥有股权达到或超过30%的香港上市公司股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在香港股市上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形象。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因此红筹股受到投资者热烈欢迎,特别是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7.
台湾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公司),从 1971年11月2日建成投产至今,已有20多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中钢公司在台湾高雄一片荒芜的甘蔗地上,从无到有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钢厂,其成就举世瞩目。 台湾在建设中钢公司时,既没有建设钢铁大厂的经验,也缺乏钢铁生产的技术和人才,但工程的建设却获得了巨大成功。台湾缺少钢铁生产的原材料,铁矿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中资企业在香港的经营可以追溯到1949年之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银、招商局、华润、中旅四大老牌中资企业。在1949~1979年的30年间,香港中资企业发展缓慢,数量仅十几家,而且业务一直限在进行及与国内有关的贸易、航运、旅游等方面。1979年以后,中资企业在港发展迅速,中央各部委、各省市、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纷纷在港设立大批新公司。国务院于1983年成立的光大集团和1987年成立的中信集团,是这期间  相似文献   
9.
<正> 一、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国际证券投资 90年代以来,国际证券投资在跨国资本流动中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证券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已成为这些国家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据统计,80年代流入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证券投资资金每年约为60—80亿美元,到1993年则上升到了650亿美元,与之相比较,1993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资金为560亿美元。国际证券  相似文献   
10.
政策调控的重点是投资而非消费。从物价走势情况来看,宏观政策调控的重点是投资而非消费。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显示,3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月上升1.3%,较上年同期上升8.3%。3月份企业商品价格变化的特点是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双双上扬。投资品价格较上月上升1.4%,较上年同期上升8.8%;消费品价格较上月上升1.2%,较上年同期上升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