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SARS危机对需求抑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性事件从经济学角度可分为“需求抑制型”危机与“需求刺激型”危机。类似SAPS的危机较大程度的减少了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典型的需求抑制型危机事件。为便于分析主要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探讨了类SARS危机对社会总需求的抑制,并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危机事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邮政储蓄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分析其内外在优劣势,发现在其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邮政储蓄改革必须与邮政体制改革联动进行,把邮政储蓄从一个单纯的揽储机构改制成邮政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的标准来组建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定位在为"三农服务",尽快开展在农村地区经营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的相关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并保持在网络方面的优势,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品种,形成自身特色,提升人员水平和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表现出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平稳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持续增长、居住和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比重升幅较大、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比重下降的四大特点;同时,具有住房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点、汽车消费增长空间较大、教育消费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和旅游消费成为主要的休闲消费方式的四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徐小钦  袁凯华 《城市问题》2014,(3):12-18,26
为了探讨我国"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系统内部互动机制,通过熵值赋权对中国1986-2011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度量,利用VAR模型及相关检验对我国城市化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城市化之间存在互为格兰杰原因的关联作用,但与空间城市化之间却呈现出单向的关联作用;进一步的脉冲分析、方差分解发现,产业推动的经济城市化构成了城市化系统的长期驱动因素,而户籍约束下的人口城市化的作用力度薄弱,政府推动下的空间城市化则呈现无序发展的特征;全面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需要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强化市场机能、约束政府行为,以推动城市化内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大学科技园问题研究,是在理论和经验总结基础上论述大学科技园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多的是论述大学科技园的经济角色和作用,没有涉及大学科技园推动区域创新的作用。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推导法,深入研究大学科技园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以及大学科技园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非职务专利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职务专利丰硕,但是迄今成果转化率相当低。对非职务专利成果转化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非职务专利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重庆市虽为内陆城市,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通过调研发现,重庆市企业积极运用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自身承受能力有限,还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浅论市场营销原理在高校运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小钦  李强 《经济师》2003,(12):97-98
文章通过对“当前一些高校自认是工厂 ,而视学生为产品”这一说法的评述 ,说明了市场营销观念在高校运营中应用的必要性 ,用市场营销原理分析了高校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阐明了高校运营应坚持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导向原则 ,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而民营经济发展严重不足,使民营经济在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软肋”地位,这严重制约了东北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分析东北工业的特点,要改变东北民营经济现状,必须消除体制障碍、多渠道促进民营资本的增长和消除产权壁垒并通过要素跨地区流动及异地整合效应等来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综合竞争力不强,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仍占少数,自主创新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和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分析,指出了制约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