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和设计标准中与结构相关的内容分析,从结构体系选型,结构构件工业化,结构耐久性等方面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绿色建筑中的结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2日,在酒店举行的“争创四星”誓师大会上,总经理吴禾女士庄重承诺:总经理信箱每日开启,并由行政办以总经理的名义每周进行回复;每月安排一下午的时间,定为总经理接待日,由总经理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其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红  甘露 《全国商情》2006,(11):17-19
以往产业集聚理论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集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本文以此观点为基础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层面入手,按照经济学上对“理性人”假设的逻辑判断,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决策模型和产业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分别对产业集聚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和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行业的附加值、技术增长率和集聚内厂家数量的年增长率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其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产业集聚理论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集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以此观点为基础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层面入手,按照经济学上对"理性人"假设的逻辑判断,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决策模型和产业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分别对产业集聚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和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行业的附加值、技术增长率和集聚内厂家数量的年增长率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乡—城流动中西部农民工的创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农民工的“乡—城”循环流动,会分化出“务工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两类创业主体.外出务工农民中有约55.0%的人是潜在创业者,他们的资金、社会资本的需求满足程度相对较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呈动态变化趋势,其创业需求满足率和满足度也都较低.要充分尊重两类主体的创业需求差异,以“需求决定供给”的理念建立有针对性、差别化和动态化的西部地区农民工创业扶助制度,并加大贯彻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6.
追求可持续就业是就业理念的重大突破,它注重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权益的保护和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业的可持续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基于这种认识,该文从就业竞争力、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就业环境四个方面对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评价。调查表明,西部地区农民工可持续就业水平整体较低,且在未来的就业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非持续性因素也亟待重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帮助西部地区农民工"增智"、"增权"、"增收"和"增渠"。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城乡建设环境等多个子系统均衡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利用模型首先揭示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互动机理,即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对于人的边际效用相等的状态就是贫困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最优化的条件,然后放松假设前提,对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小城镇人居环境最优化的均衡状态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具体表现在: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当微弱且极不稳定,其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来完成,在精神慰藉方面老人们内心呈现出孤寂失落感与满足感并存的双重特点.另外,农村劳动力外流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还导致家庭和整个社区尊老养老文化基础动摇.构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应从家庭、社区和政府三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当代腐败活动呈现不断蔓延的态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缺陷”为各种腐败活动提供了空间;二是体制转轨过程中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和不稳定性,诱发了政府官员的投机腐败动机。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行为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华红 《当代经济》2009,(16):104-105
贫困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城乡建设环境等多个子系统均衡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利用模型首先揭示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互动机理,即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对于人的边际效用相等的状态就是贫困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最优化的条件,然后放松假设前提,对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小城镇人居环境最优化的均衡状态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