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是从权属规则设计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国家政策。但现行《合同法》、《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相关规定对政策试点形成制约,弱化了政策实施力度。从法律视角廓清科技成果定义及类型,界定科研人员性质及范围,探寻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的政策目的,并对政策执行面临的法律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以意定优先为原则修订相关法律,以有利于科研人员的基准进行立法解释,并通过单位与科研人员事前协议、约定职务科技成果归属等路径,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依法赋予科研人员,从而解决法律规定与政策执行冲突,确保政策实施的法律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公立科研机构行政化,不仅有违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与公立科研机构正在探索建立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相悖。解决公立科研机构"去行政化"改革所遭遇的政府与科研机构关系错位、科研机构自主治理权缺失、科层制下官僚文化的制度困境等深层次问题,必须在科技体制改革目标的指导下,设计科技行政资源审批和配置制衡模式,合理界定行政权和学术权,让科研机构管理模式从政府主导向院所治理转变,从而破解科研机构体制行政化难题。  相似文献   
3.
准确预测和判断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关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技术预见作为一种比技术预测更具前瞻性和目标性的理性认识论工具,它对区域产业政策制定、科技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系统效率提升等发面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技术预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为不同地区探寻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所面临的法律主体资格不明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没有民事主体资格,不能以合法身份承接政府重大科研项目,也不能以联盟名义签订合同,其身份地位与其所承载的重要功能不相匹配。通过界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概念,分析其法律现状和实践中所呈现的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备案制等存在形态,提出赋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地位、破除其承接政府服务职能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身份”不明问题等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