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实施食品可追溯的现状,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分析国内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遇到的难点。针对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现状和难点问题,提出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来推动实施食品可追溯体系发展的建议,即严格区分可追溯和不可追溯食品,提升可追溯食品的品质价值;加强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提高对安全可追溯食品的需求强度和支付意愿;建立良好的信誉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政策支持,健全食品企业惩罚性赔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信息非对称条件下优质产品的激励机制是买方与企业之间的重复博弈。生态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优质产品,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在激励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博弈中,消费者并不总能有效惩罚造假企业,企业生产假冒产品后,也并不是只有利润为零一种结局,所以,保证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定价依据更复杂。引导消费行为、改善消费者结构、促进信息交流和在某种条件下对企业严格管理也可以激励生态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3.
4.
食品应急物流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事发地进行持续的应急食品供应,对成本优化的所有方案均着重于对时效性的考虑。通过分析食品筹集、仓储、配送、管理四个方面的成本构成要素,相应的成本优化方案是:筹集成本的优化主要考虑食品的种类及数量、政府采购成本的缩减;仓储成本的优化主要考虑采用"ABC分类法"优化库存结构;配送成本的优化主要考虑物资的配送顺序、配送路线和规模、物流主体的有机结合;管理成本的优化主要考虑健全的重大事件管理体系和信息指挥平台的建立以及应急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资源、环境、生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讨论了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指出生态是生物资源(或称生命资源)与其环境的复合的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态、功能特征的总合。阐明在强自然主义或强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主义,才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人类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都是定性分析的。本文在深入的学习了以前的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模糊评价法以及灰色聚类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吉林省磐石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突发灾害性事件频发,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强化应急物资物流信息体系的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应急物资管理的难点在于突发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计划的确定。加强急物资管理主要包括平时储备、发生灾害性事件后的物资运输配送、信息系统建设和应急预案。我国应从多方面加强应急物资各环节的管理,促使其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以降低储备成本,减少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型突发灾害性事件发生时,食品应急物流对救援活动有重要影响。如何在保证食品物流应急时效性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控制将是很有意义的问题。在食品应急物流体系中,成本构成主要包括食品筹集成本、仓储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等。因此,本文将从食品筹集、仓储、配送和管理四个环节分析影响物流作业的成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融资难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显示: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营造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应收账款、保兑仓融资、融通仓融资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金融服务模式,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具有优于商业银行传统授信、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实施食品可追溯的现状,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分析国内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遇到的难点。针对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现状和难点问题,提出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来推动实施食品可追溯体系发展的建议,即严格区分可追溯和不可追溯食品,提升可追溯食品的品质价值;加强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提高对安全可追溯食品的需求强度和支付意愿;建立良好的信誉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政策支持,健全食品企业惩罚性赔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