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数据挖掘,探讨浙江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浙江省在线旅游流网络结构可以归纳为"分层明显,集聚趋势,核心边缘-飞地型",核心成员主要分布于浙北,温州就如同"飞地"镶嵌在边缘层最外围;(2)浙江省在线购买旅游流网络有明显的中心化集中趋向,网络中11个市域平均每个市域与5.455个市域存在着旅游流的流动关系。杭州、温州、宁波、绍兴、嘉兴中心度较高,核心成员基本上分布浙北。网络中少数节点占据了较强的结构优势,即杭州、温州中间中心性较大,成为非常重要旅游通道。  相似文献   
4.
涂玮 《经济师》2010,(4):74-75
从城乡关系演变的过程及趋势看,城乡必然走向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城乡空间、产业、资源配置、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为了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推动路径。  相似文献   
5.
涂玮 《经济论坛》2010,(4):126-128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和内在要求。本文从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国情约束、政治文化约束和社会成本约束三方面论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6.
旅游发展效率研究是旅游业发展转型期探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4—2011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并运用变异系数、空间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入境旅游效率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在浙江省入境旅游效率时空特征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入境旅游效率时空格局驱动因素,最后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将浙江省各市入境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结合ArcGIS9.3及GeoDA软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微弱的空间集聚态势,人均GDP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加,从北向南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H区主要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个别县域,LL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LH区与HL区大部分交错分布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空间变异分析发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中心地区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旅游资源型小城镇安徽省灵璧县为例,以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为基础,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类研究,把握旅游地居民感知特征,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作者将分类结果与前人对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旅游地发展阶段理论,证实了神经网络方法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类研究中的适用性,促进了旅游学科与更多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旅游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与低碳旅游环境构建直接关系到旅游地低碳旅游能否真正实现。以苏南古镇周庄、锦溪、千灯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关数据,分析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并从低碳交通环境、低碳建筑环境、低碳生活环境等3个方面确定10个调查指标,对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古镇低碳旅游环境的构建。[方法]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关数据采用生态环境承载力公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对10个调查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了解古镇低碳旅游环境现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旅游者低碳旅游环境感知的差异。[结果]3个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尚未超载,但周庄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存在水环境承载力超载现象。3个古镇低碳交通环境构建最好,低碳建筑环境、低碳生活环境均需要改善。不同人口学特征旅游者低碳旅游环境感知仅在少数指标上存在差异性。[结论]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古镇低碳旅游环境在政策引导、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设施、限制一次性用品、植树造林、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中部崛起的基础和支柱,中部地区地处我国的内陆腹地,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是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基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湖北省为例,从湖北农业作为中部崛起的生命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品牌产业、科技产业和关联产业等七个方面可以观察到湖北在中部崛起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