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使人类走出为了“活着”即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境地,进入了“为什么活”和“怎么活着”的层面。也就是说,从以工具本体为主导的层面进入了一个更高的、以心理和精神为主导的层面。历史的发展在工具本体之外提出了建立精神(心理)本体的要求。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一个现实任务。这种作为未来时代的人生本体的精神(心理)本体便是情感。情的内容是极为复杂的、丰富的,作为未来社会心理本体的情是一种广义的博爱之情。这种博爱,小而言之,是一种同情心,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广而言之,这种博爱之情是一种胸怀天下、以黎民百姓之苦为苦、以百姓之乐为乐的博大深层的普遍之爱。这种爱以中国传统的仁爱为基础,吸收了血缘亲子之情而又超越狭义的亲情,同时它借鉴了西方启蒙学者自由平等博爱之学说。这种爱,在对待自然的关系上,是对自然的一种尊敬、欣赏、感恩与敬畏之情。即对自然化育万物、养育人类的奇迹怀着尊敬,对自然本身气韵流转、生动活泼的勃勃生机予以欣赏,对自然给人类提供裹腹的食物与御寒的衣服等生存资源心存感恩,而对自然造化那井然有序、万物共生共存、相互对立、相生相克而和谐自存的无言之大美予以敬畏。历史就这样从工具本体走到了心理本体。情感,也许就是我们心灵最后栖息的港湾。  相似文献   
2.
“自然的人化”是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是在60年代的《美学三题议》中提出来的,此后这一概念被反复论述,其内涵也不断得到扩展、补充和完善。李泽厚提出的外在和内在自然人化的完整学说,是对马克思自然人化理论的一个深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个发展。它使得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于美和关感的本质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并为进一步研究美和美感的具体形成机制、结构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的人化"是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是在60年代的《美学三题议》中提出来的,此后这一概念被反复论述,其内涵也不断得到扩展、补充和完善.李泽厚提出的外在和内在自然人化的完整学说,是对马克思自然人化理论的一个深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个发展.它使得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于美和美感的本质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并为进一步研究美和美感的具体形成机制、结构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