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产生明显的外部性。地方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与市场缺陷、政府理性、行政区划和政府职能等密切相关,它将妨碍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克服地方政府行为负外部性,是提高地方政府行为效率,加快地方市场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龚勤林 《经济学家》2004,(3):121-12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用“五个统筹”统率经济发展,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要突出地位。笔者认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难点与突破口,应是拓展并丰富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内涵,打造链接三次产业、沟通城乡两个地域的贸工农产业链。一、产业链的科学内涵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WTO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 ,我国农业面临两个崭新局面。一是农产品出现结构性相对过剩 ;二是我国加入WTO ,国内基本由小生产加半机械化为主的农业生产将面临国外大农业加现代化机械生产的冲击。应该说 ,两者于我国农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但就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业弱质状况角度并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而言 ,我们认为 ,上述两者更多地应被视作严峻挑战 ,应对之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一 )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现状与面临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经历了从“以粮为纲”到“多种经营”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初 ,由于生…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是区域优势转化的理论基础,是理解区域优势转化的政治经济学"钥匙"。资本循环与区域优势转化是有机统一的,两者都具有形态变化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符合空间并存与时间继起的统一、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统一。从货币资本循环与区域优势转化的连续阶段性和过程统一性来看,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再向生态财富的转化契合了资本循环理论与区域优势转化的一般原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分别是自然存在的财富形态和条件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生态财富存在形态,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触发区域优势转化的前提条件与外在条件。贵州等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区域实践印证了资本循环理论对区域优势转化的理论张力。践行"两山论",我们应加强生态本底保护,畅通生态财富的形成路径,推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产业园区与城市同为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空间节点,其互动发展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园区与城市在发展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形成和要素聚集类型方面存在客观差异,但又不断调整和适应,园-城互动关系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以城带园、城促园强、园城对接和园城共兴四个阶段性变化.依据园区与城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演化趋势,园-城空间分布具有独立开发式的离散型、边缘开发式的毗邻型、内嵌开发式的一体化三种空间形态.引导园城互动发展的四条路径是规划引领园区和城市的地域与产业空间互动、产业协调推动园城功能互动、要素整合助推园城资源配置互动、生态建设加速园城环境互动.  相似文献   
7.
8.
产业链空间分布及其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勤林 《生产力研究》2007,(16):106-107,114
产业链有宏观和区域两种空间考察视角,从区域空间角度考察,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集中分布特征。这种空间分布非集中性的理论原因是产业部门对优区位的追逐、微观经济活动指向性以及国家宏观产业布局思想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文章检索分析了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从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链两个角度分别展开研究的成果不少,鲜见将区域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的专题研究。在评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延展城乡两个地域空间、链接三次产业部门的区域产业链,形成统筹协调的产业体系,淡化城乡差别、整合城乡优势、缓和城乡对立,实现区域内的产业互动与空间共融,推动城乡二元矛盾缓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龚勤林  李源  周沂 《财经科学》2023,(4):110-122
为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发展提供历史依据,本文利用1992—2002年川渝边界区县专利数据,探究边界效应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997年川渝分离后边界地区的技术创新数量增长和技术多样化演化均受到了抑制,边界效应降低了边界地区的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受川渝分离影响越大的边界地区,其技术创新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边界效应对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研究显示,边界效应会减少对边界地区的知识溢出,同时也会导致上级政府减少对边界地区的转移支付,进而降低边界地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中央政府制定的长期合作规划能够明显抑制边界的屏蔽效应,并加速其向中介效应转化。基于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畅通边界地区知识溢出通道,制定跨边界的协作方案和规划,率先突破毗邻地区的壁垒效应,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