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外资的流入已成必然趋势,但对外资利用的效率与潜力成何种趋势,以及区域内部各市利用情况的差异性。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从宏观、微观效率和潜力三个层面对整体与各市分别客观评价,得出皖江城市带在利用外资效率方面呈增加趋势,但规模效率是影响总体效率的关键,合肥、芜湖、马鞍山和滁州在利用外资效率和潜力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3.
卢学英 《特区经济》2007,226(11):86-88
票据融资业务风险将长期存在于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发展票据业务的同时行之有效地防范风险是本文阐述的主题。作者首先对有代表性的票据融资业务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防范票据融资业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市场信心变化是否会造成经济波动,如何选择财政调控策略稳定市场信心进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文章利用矢量自回归模型和季度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基础上对此进行的研究表明,市场信心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滞后影响非常显著,其中企业信心变化与消费者信心变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路径存在明显差异,虽自1999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用效果在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差异明显。紧缩性财政收入政策虽对市场信心具有反向抑制效应,但并不显著,扩张性支出政策虽在经济低迷时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成效在不同支出项目间差异悬殊,其中,科教文卫等社会性支出的增加对市场信心将会产生积极影响,而行政费的膨胀却会显著恶化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皖江城市带是否具备旅游目的地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体制、机制、产业融合、政策和人才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撑体系,以提升该城市带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将吸引许多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与我国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政策,令我国的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外贸企业需要大力创新、调整战略,适应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7.
激励机制与股权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在管理过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寻求和设计一种科学的激励机制是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股权激励模式是对我国激励理论和政策的重大突破,将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激励与激励机制激励就是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它追求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剖析了由多种原因决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足、供给机制不合理和结构失衡问题,并对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石油产业大企业肩负稳定石油供给的重要使命。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解释了我国石油产业大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动因,对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