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到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宾县为例,通过一定的方法探索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机制,最终提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合理建议。[方法]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借助Logistic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特点。[结果](1)品种技术推广、作物收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2)生育期变化、土地质量、旱灾、耕作方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3)温度、降水、冷害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0%水平上达到显著;(4)温度与降水是否集中在生育期内、出售情况、农业引导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针对研究结果,该文提出,可从预防低温冷害、健全水利设施、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泰山巍峨,雄踞天东. 山的仁厚、地的无私,孕育了厚重而璀璨的文化. 看今朝,岱岳脚下的泰安农发行人,在开展的"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将山东农发行特色管理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行,和着时代的强音,以务实的作风、坚韧的品行、开放的胸襟,书写着培育特色管理文化、打造现代精品银行的新篇.2010年,该行被评为总行级"学习型银行标兵单位";2011年,分别被总行、省行授予"金融服务先进集体";2012年,被山东省财贸金融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连续三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三农"特殊贡献奖",两次获得"泰安市金融创新奖".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面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环境和斗争,我们的理论宣传阵地必须加强,必须坚持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临湘市是1997年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的。项目实施四年来,硕果累累。全市共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6个,涉及长塘、桃林、五里、坦渡、定湖、江南等6个乡镇的54个村,人口65513人,耕地12.63万亩,其中水田8.75万亩。共完成投资3120.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645.4万元,在土地治理项目中,完成投资1959.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8.75万亩;多种经营项目完成投资1161万元,新建经果林、养猪、水面养殖和牲猪营销、黄姜生产等项目5个。6个项目区四年共新增农业产值4736.19万元,其中种植业1497.19万元,养殖业901万元,加工服务业2338万元,…  相似文献   
5.
SPAM模型和遥感结合提取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对于研究区域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陆地碳氮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应用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M-China模型),在5'×5'栅格尺度上重建了1980—2010年华北地区玉米空间分布信息;然后基于SPOT VEGETATION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作物熟制信息,并进一步划分出了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类型区;最后,重点分析了2000—2010年间华北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1980—2010期间,华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360万hm2,增加面积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2)2000—2010期间,华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增加136万hm2,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由17%上升至27%;夏玉米种植面积尽管也增加了87万hm2,但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3)春夏玉米混种区为华北地区玉米主产区,近年来呈现为春玉米增加、夏玉米减少的发展趋势,全区域92%春玉米面积增加和76%夏玉米面积减少均发生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域内,可见该区以春玉米为代表的一熟制正呈现逐步取代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二熟制的变化趋势。[结论]该文基于SPAM模型和遥感结合提取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面积的方法,为大区域、长时间尺度作物种植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作物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已经成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问题。该文从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特征、机理机制和模拟模型等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统计数据的方法、基于遥感信息的方法和基于空间模型的方法。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机理研究主要围绕不同自然 -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农作物格局演变的作用机制开展,剖析农作物空间格局演变的内外部原因。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从早期非空间模型发展到空间模型,而且越来较多模型对微观农户的作物选择或决策行为及其对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给予了很多关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于多尺度和多信息源数据融合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特征提取、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多因素、宏观和微观多层次、静态和动态多机制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机理分析、以及多学科和多方法综合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构建将是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变化显著。研究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回顾,该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的数据源、特征量及分类算法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首先从遥感数据源方面,水稻面积监测主要采用多光谱光学影像,同时高光谱数据和雷达数据也正逐步推广应用。其次从遥感分类方法及其对应的特征量方面,包括监督和非监督分类、智能化分类算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及随机森林算法)、面向对象分类、多时相植被指数法及综合提取算法等分类方法,其主要对应的特征量各有差异。最后,结合我国水稻空间分布遥感提取的实际状况,提出构建全国长时间序列水稻物候历和高时空分辨率时序NDVI数据集,大力发展基于多时相遥感分类方法和建立分层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以及加强水稻种植北界、种植重心迁移等动态变化监测研究的建议,推动我国水稻遥感动态监测和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基于中分辨TM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施监测一直是难点。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为此,该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 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 (SVM)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锦市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结果表明:(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的精度显著高于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水稻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在6月份分别高0.55%、1.37%,在8月份分别高0.62%、2.34%;(2)对神经网络分类的结果进行 Majority滤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稻分类的精度,水稻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在6月份分别提高0.14%、0.5%,在8月份分别提高1.56%、1.43%;(3)选取关键水稻物候期的遥感影像获取水稻种植面积的精度更高,返青期水稻提取精度要高于乳熟期,其中神经网络算法的水稻用户精度及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 2.67%、3.45%;面向对象算法的水稻用户精度及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 2.6%、2.48%。未来需要重点考虑建立全国水稻物候历信息、面向对象算法中自动化最优尺度分割方法来提高水稻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时间序列植被指数重构方法比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在植被遥感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往往存在大量噪声影响,在应用之前需要进行时序植被指数重构。耕地植被指数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研究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借助MODIS植被指数产品,以东北三省耕地为研究区域,针对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AG)、双Logistic函数拟合(DL)和Savitzky-Golay滤波(SG)三种常见的时序植被指数重构方法,从原始数据质量对时间序列植被指数重构的影响、不同重构方法对原始数据的保真性和基于不同重构方法的耕地生长季长度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对NDVI及其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原始数据质量对时序植被指数重构的影响;然后选择若干随机抽样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评价不同方法对时序植被指数的重构效果;最后借助研究区的耕地物候特征,间接对不同的时序植被指数重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东北三省利用这三种方法进行耕地时序植被指数重构时需要引入质量控制数据,AG拟合和DL拟合在该地区耕地时序植被指数重构时表现相似且比SG滤波更加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