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绿茶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管曦 《技术经济》2009,28(4):76-80
本文基于1999—2006年中国6个绿茶主产省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绿茶生产效率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6年中国绿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1.2%,其主要推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低下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目前我国绿茶生产还存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投入过多的问题,且一些茶区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闽台茶叶产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双方在资源禀赋的利用、产品结构的优化、茶叶市场的开发方面存在互补性,提出了闽台茶叶产业在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今后闽台茶叶产业的合作要建立深层次的分工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合理规划福建茶区布局和完善闽台茶产业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生产和销售的天宝香蕉为调查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不同流通模式中流通主体的深度访谈获得相关数据,并利用流通成本、流通费用率、利润率、生产者分得比率四个指标对四种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蕉农自销型的流通效率在流通成本、流通费用率、生产者分得比率三项指标中排名第一,而超市模式在利润率指标中排名第一,超市模式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增加投资获得溢价,故难以用生产者分得比率进行测量。建议通过合作社等方式着力提高生产规模和专业化、减少流动摊点制约因素、扶持第三方物流、增加专用设备投入、改善购物环境等措施提升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界定了流通效率的相关概念,然后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测量存在的问题即方法、数据、指标、对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从不同视角分类采用不同指标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问卷调查对福建省居民的茶叶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从消费需求、购买价格等几方面揭示福建省居民茶叶消费的特点,分析影响福建省居民茶叶消费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福建省居民消费茶叶以乌龙茶为主,多选择在实体店购买1 000元/kg及以下品质优的"大众茶"。因此,在礼品茶消费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开发适合老百姓消费得起的优质且普遍要求简化包装的"大众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管曦 《大陆桥视野》2011,(22):117-1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当今中国的重要国策,而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企业,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和谐度已成为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和谐的企业从何而来,离不开员工的体面劳动。笔者通过对企业范围之内体面劳动内涵的理解,阐述了体面劳动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积极意义,证实了“体面劳动”是“和谐企业”的基石,并分析了工会作为员工权利的维护者,在促进体面劳动实现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下的福建茶叶企业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五大茶区187家茶叶企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地方特色茶业形成过程中相关企业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地理标志品牌的认知情况和参与意愿及相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企业普遍肯定"地理标志"的市场意义,是其品牌化成长的主要推手;茶叶企业一旦确定使用"地理标志"商业标记,就会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强调其对本企业产品"正宗性"的暗示;但茶叶企业对地理标志的运用,主要偏重于单纯性地消耗其历史文化声誉,忽略对其品牌价值的市场培育与维护;对于地理标志的品牌建设与推广工作,茶叶企业倾向性地支持由政府来主导与担当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