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山钢铁股份公司高速线材厂从强化班组建设出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职工中开展了树立一个思想。增强两个观念、提高三个意识的教育,即树立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全局的思想;沿强为公司对效勇挑重担的观念、增强全体职工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效益的观念;提高职工企业是创效大户的奉献意识、强化班组建设搞好基础管理工作的竞争意识、职工兴企增效降成本的市场意识。加强了对班组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了专业职能科室对口帮扶力度,实施了厂级领导包车间、生产在,机关干部包在组制度,出台了班组建设考核与评价方法,突出了量化、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我国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是否会影响对土地的投资,进而影响土壤肥力?故客观评价当前农地流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显得迫切而重要。[方法]利用2015年黑龙江、河南、浙江、四川4省种粮大户家庭特征和农地肥力数据,并与2007年测土配方数据作比对,分析两期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而深入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转入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最后从有机肥施用的角度,探讨了种粮大户改善土壤肥力的行为。[结果] 4省样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没有因为流转而出现下降,反而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家庭层面,大户两块地(自有地与转入地)的肥力差异呈现随经营时间的增加而缩小的趋势(年均缩小0. 21g/kg),且规模越大自有地与转入地的肥力差异越小(规模每增加1hm~2,差异将缩小0. 045g/kg);有机肥施用上,大户在转入地上的有机肥施用概率也并没有显著低于其自有地。[结论]在近10年,农地流转并未造成4省样本地区农地肥力出现恶化,且规模经营有利于农地肥力的改善,大户不会对转入地歧视。据此,提出引导农地合理流转、激励耕地保护型投资和发挥大户模范带头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始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云南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与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符.过低的城市化水平成为制约云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二元结构下云南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为云南城市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食品级小中空容器树脂HDPE5000B的生产工艺条件、物性指标,并对树脂进行测试分析.加工试验表明,该树脂具有优异的加工工艺、力学性能,卫生性能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个因素,即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建立线性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它们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从而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PSM-DID等方法,检验创建文明城市对地方债务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创建文明城市通过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强度持续促进地方债务融资规模增长,对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东部城市的债务融资促进效应更显著。既有促进地方市政建设银行贷款规模增长的完全中介效应,也有促进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融资增长的部分中介效应。拓展研究表明,促进债务融资增长效应,虽在短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会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鉴于此,可将地方债务相关指标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适当提高城市特色指标比例,充分发挥创建文明城市对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推进城市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聂玉梅  张怀志 《商》2014,(4):191-191
区域差异反映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对经济利益竞争与平衡的要求,对一个地区健康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测算滇中城市群的标准差、变差系数、差异指数、均衡度和经济区位商等指标,研究其滇中地区内部的差异程度,并对滇中城市群11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时序分析。研究表明:滇中地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GDP均衡度总体在上升,人口均衡度在下降,两者差异指数在缩小;滇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城市化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强度混凝土的特性,阐述了它在冬季施工中应采取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如何通过稳定地权实现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和提升,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方法 文章从地块属性和土地流转契约安排等地权稳定视角,利用2015年和2018年黑龙江、浙江、河南、四川4省两轮粮食规模户生产与测土面板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混合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系统研究土地流转是否对耕地质量存在影响。结果 (1)四省耕地质量稳中向好,但不同地区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稳定的地权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较长的农地流转期限有利于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3)流转农地缺乏书面合同约束,不约定流转期限和流转期限短现象依然普遍,地权稳定性仍需加强。(4)地权稳定性随着流转农地来源农户数量增加而减弱。结论 基于主粮保供视角,建议持续关注耕地质量变化,促进耕地质量整体得到改善和提升;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引导农地流转期限长期稳定,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的稳定预期,更好发挥地权稳定的长效激励作用,为耕保护性型措施的采用提供有利条件,进而达到保护和提升我国耕地质量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统筹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从比较视角看二十大报告,有助于厘清中央形势判断、大政方针等方面的细微变化,更好地理解把握二十大精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谱写农业政策性金融新篇章。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次提出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呼应邓小平理论中的“三步走”设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始第三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