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信贷扶贫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伴随着政府和市场如何配合的问题。论文通过对中国信贷扶贫政策演变的分析发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之前的信贷扶贫均未有效缓解贫困户的信贷排斥。进一步,结合相关研究对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角度展开考察,发现只有政府和市场在适当的层面上发挥作用才能缓解贫困户的信贷排斥。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对低收入农户的信贷帮扶仍然需要政府与市场协调配合,以有为政府促成有效市场,持续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绿箱”支出1996~1998年分别为583.82亿元、687.78亿元和1047.33亿元,平均为772.98亿元,相当于农业生产总值的3.28%。按支持水平的高低,各项措施在“绿箱”支持中的重要性依次是:基础设施服务(1996~1998年3年平均为52.5%)、区域援助计划下的支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兼业农户土地转出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方法]文章先采用比较静态分析,阐明了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对土地转出的影响路径,同时,为了检验这种影响路径在现实中是否通畅,且影响程度如何,该文利用2014年CFP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领取新农保养老金促进兼业农户土地转出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采用了不同带宽、加入前定变量、多阶驱动变量、非参估计以及安慰剂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比较静态分析说明新农保的转移性收入会对老年农户的农业劳动收入产生替代作用,且替代弹性大于1,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劳动需求,从而促使老年农户将手中的土地释放出来。而实证结果表明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农户,土地转出率显著提高30%。[结论]这说明了新农保与土地养老保障之间确实存在明显替代作用,社保体系的完善会为我国土地流转的加快推进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5.
6.
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水平及税率结构安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关税成为各国保护农业最主要的贸易壁垒形式。本文深入分析了加入WTO前后我国农产品的关税水平及税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准入程度提高很快,具体表现为: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下降快;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农产品品种减少,配额扩大;农产品关税中不存在关税高峰现象;但不同加工程度的农产品存在明显的关税升级现象,对加工品的有效保护率明显高于名义保护率。  相似文献   
7.
张莉琴 《商》2013,(1):128-128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影响我国经济建设成败。目前外资银行对进入和占有更多的经营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国内银行业也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而出现了压力,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外资银行压下中资银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莉琴 《商》2013,(24):189-189
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金融市场和国外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下,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处置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将金融市场进行合理地规范和管理,才尽可能地去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基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探索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方法与防范不良资产风险的机制,关系到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国际看中国农业国内支持体系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于发达国家、准发达国家,他们是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非农人口,支持少数甚至是极小比例的农业人口;我国则是少数非农人口支持多数农业人口.因而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必须对最需要而且是本国最为关键的区域和农产品进行支持,即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关键农产品进行有重点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繁荣依靠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则凭借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也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