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文章分析鄂北桐柏-大别山区建立池园农业模式的自然和社会基础,研究这一新型农业模式的微观机理,探讨鄂北山区建立池园农业成功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指出该区域发展农业必须以生态节制行为为前提,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传统农业观念,走可持续农业之路;最后运用经济手段对区域建立池园农业取得的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江苏常熟市农村青年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就业途径与就业意愿。研究发现,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拓宽了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途径,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抚养系数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选择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抚养系数高的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在农村务农,供养家庭是这些农村青年劳动力的首要任务,个人价值及梦想的实现往往让步于现实生活;拥有一定资本和劳动技能、家庭抚养系教较低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时更多地考虑个人喜好及发晨潜力,路了非农就业,选择从事新型农业的人数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3.
根据巴中县的农业生产实践,从小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等方面分析论证了我国南方山区建立池园农业模式的原则和意义,认为以生态节制行为为前提的池园农业是我国南方山区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特色经济的发展与鄂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祥妹  李荣  谭传凤 《经济地理》2003,23(2):178-182
系统地分析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自然环境结构及资源特点,剖析了环境结构及资源特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不对称,指出恩施州应走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初步构建了该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最后以恩施州为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6.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另一方面看老年群体蕴含着以经验、技术和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如何有效开发和二次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成为缓解老龄化压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人岗匹配的视角出发,以岗位所需求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属性上将老年员工岗位分为4类,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岗位的知识需求与不同老年员工的知识能力进行匹配,从而得出每一个岗位类型上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策略.此外本文得出三点启发:(1)人岗匹配是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之一;(2)应当着重关注以累积性知识为主要知识架构的老年员工的开发与利用;(3)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数字     
830人 山西省汾西县积极引导农民养蚕,通过扶持众心蚕丝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尤其是返乡农民工830人参与其中,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靠蚕生财。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生态系统和景观正经历着快速变化。作为基本生态系统单元之一,草地生态系统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而面临着严峻挑战。西藏高原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及退化已成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基于家畜饲草料资源多样性,首先将西藏草地资源划分为不适合和不能放牧区域以及适合放牧区,对于适合放牧区域,在分析草地载畜量、补饲载畜量、牲畜存栏量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核算生态系统承载力,提出草地承载力监测评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地生态保护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全区不适合和不能放牧草地36.95万km2,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44.37%;农区可供牲畜食用的精饲料总量与粗饲料总量分别为23.71万t与27.50万t,全区补充饲料载畜量为115.18万羊单位;从载畜量区划来看,那曲、当雄等县超载严重,八宿、察隅等县略为盈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沪宁高铁沿线6市30个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法,评估2002-2011十年间制造业发展状况,定量分析沪宁高铁沿线城市制造业竞争力区域差异,对6市制造业部门的产业发展优势空间分异进行探讨。最后针对产业优势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镇扬地区是沪宁高速铁路沿线同城化趋势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本文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空间依赖性及产业结构特征,认为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同构性及异质性,但区域问互动性差;从产业结构特征看,区域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不断上升,趋同性明显,呈现空间上的集聚效应;未来发展中,应立足于同城化趋势,加强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集聚、促进优势产业升级,通过制度创新打破现有的行政分割趋势,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深化区域同城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