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8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0年,郑国谷在他的家乡阳江城郊买了一片5000平方米的土地,到2005年他开始他的"帝国"建设时,那块土地已经增加到2万多平方米,而今天的"帝国",总面积已达4万,它还在继续"扩张"中。他为"帝国"挖河造山,种树植屋,就像《帝国时代》这个电脑游戏一样,但现实中的"帝国"融合了更为复杂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关系,它不是在特定室内空间的景观性作品,而是延伸到更为真实的生活空间里的项目,它包容了一个空间从理想到实现以及在生活中持续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2.
胡昉 《致富之友》2011,(4):48-49
语序Ming Wong的不少作品题目似乎都在颠倒某种语序:Life & Death in Venice(2010) Vs.Death in Venice(Luchino Visconti,1971)Life of Imitation(2009)Vs.Imitation of Life(Douglas Sirk,1959)In Love for the Mood(2009)Vs.In the Mood for Love(Wong Kar Wai,2000)  相似文献   
3.
左靖:请介绍一下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的文献展杂志项目(Documen-ta 12 Magazines)的缘起,它是否试图成为一种与实现本届展览所提出的历史、文献、重构的宗旨相匹配的野心勃勃的媒介计划?我关心的是,就实际的结果而言,文献展杂志项目是一种宣传策略,还是真正形成了一种建构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这个店     
1."这个店"将以"店"的形式创作一个公共空间;2.店内展示的将是从不同的个体生存经验出发的,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艺术作品,通过看和使用它们,观众将体验到这个空间所散发出来的"想"和"做"的信号;3.人们在"这个店"里不仅能看到,也能买到这些作品,购买将成为一种由物及人,进而进行思想交流的媒介;4."这个店"作为展览,作为生活哲学的现实界面,将是一个共生在公共空间的小公共区域,更直接地促成创造行为和日常生活关系的转化;5."这个店"的形态会因不同创作者的加入而产生变化,展示的作品也将发生演变,并随展出情境的变化而变化。6.对于"更好的生活"这一可能性的追寻和实践,将进一步融合了创作者和作品,作品和观众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胡昉 《致富之友》2011,(1):92-95
1月乘隙而入的奇迹与一个声音艺术家兼业余魔术师谈话,他告诉我当他进入到某个空间时,他会下意识地感受这个空间,想象在这个空间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他喜欢玩近景魔术,就是那种在咫尺之间的距离也会产生神奇感觉的那类游戏(让"奇迹"发生在你眼皮底下!)。  相似文献   
6.
在古城都灵的生活经验引发我做了一堆跟几何图形有关的创作,几何图形是不变的定律,它从日常生活引导我产生对永恒的想象。作品最后在Diogene的绿色小屋展出,题为:由日常生活到永恒的距离。部份展品后来出现在我在维他命空间的个展:日(日)夜(夜),这是我在53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展馆展览的雏型。  相似文献   
7.
巴黎症候群是一种心理失调,症发于到巴黎工作或休假的日本人。这是一种精神创伤,来自于因无法使梦境般的想象(巴黎作为童话般的城市,爱和罗曼史的象征)和严酷的现实之间和谐一致而产生的无力感;是当梦想、拟像、图像、愿望与现实世界相遇时,而产生的某种消极的文化冲击。  相似文献   
8.
胡昉:巴黎症是怎样成为你比较关注的一个现象,然后和你的创作产生关系的?杨俊:好,这个巴黎症是发生于30几岁的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女生,她们去巴黎的时候,都有一种image(想像),一个希望,认为这个巴黎是个爱情的城市,男人都像从电影片里面或者很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