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蒋正云 《商》2012,(10):192-193
一个24岁的女孩,在富裕家庭的优越环境中长大,又到美国深造过,却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继续深造和就业的机会,选择了回到祖国做职业慈善家。她把帮助非洲失学儿童走进学校视为己任,作为第一个捐助者把从小到大积攒的100万元压岁钱捐给了中非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2.
运用熵值法构造各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Super-DEA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采用区位熵测度创新要素集聚,基于测量结果和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全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部为单元,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入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RD经费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RD人员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且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科学考察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各方面的协调推进程度,构建了多元化的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11个地市城镇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及整体协调情况,以期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运用综合分析法、熵权法对江西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各子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测度,并采用协调系数法、发展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偏低,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城镇化各子系统的发展存在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南昌、新余处于优质协调区; 景德镇、鹰潭、萍乡、九江处于良性协调区; 吉安、抚州、宜春、赣州处于中度协调区; 上饶处于轻度失调区。[结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城镇化的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不一且呈现出较严重的区际不平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与产业发展态势的关系十分密切。文章考察了生态文明视角下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偏低,在加入了经济发展水平、外资依存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费强度等控制变量后,其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曲线关系,旅游产业的科学集聚有利于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情况的改善,但其目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西北、西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情况的发展态势及控制变量对二者互动关系的作用形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当前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对策,科学引导地区旅游产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化转变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旅游产业作为新时期绿色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态势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文章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实证检验了旅游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和旅游产业集聚都存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衡现象,在加入了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旅游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整体上呈"U"型曲线关系,长期来看,旅游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目前,应加强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促进旅游产业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高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经济韧性指数,采用泰尔指数、空间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语境下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动态演化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发现:(1)199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韧性总体呈“W”型的动态波动上升轨迹,约65%的省区处于中等韧性状态,区域层面的非均衡特征渐趋强化,省际差异是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主要构成;(2)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典型的阶段演变趋势,空间上经济韧性逐渐表现出由无到有且渐趋强化的正向集聚关联,局部相关的冷、热形态则受到冲击类型和范围等的直接影响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异质性特征;(3)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受到交互复杂因素的共同驱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主导的韧性演化格局逐步建立,地理区位等先天因素的导向作用渐趋多元,金融支撑和科技创新等是区域经济系统韧性提升的有效动能,城市发展和政府管理在作为主要路径的同时对多维联动效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综合评价法、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水平及经济、社会、生态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对比分析。[结果]2007—2017年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呈逐年提升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发展增幅表现为社会经济生态的总体态势;研究期间3个系统的发展始终保持在[0.800,1.000]的高度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在0.554~0.779波动,由勉强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协调质量总体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方向迈进;各地区3个系统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短板类型总体沿着"社会滞后—经济滞后—生态滞后"的轨迹演变。[结论]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趋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渐成为多数省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