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4篇
农业经济   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市场价值是耕地资源价值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估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耕地资源的成本核算体系中,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真正起到缓解我国耕地资源低效率流失的作用。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对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居民已经意识到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从受访居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武汉市受访居民家庭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户均最高支付意愿125.63元/年,全市耕地资源总面积389157.75公顷,非市场价值现值达128.37亿元,折合单位公顷耕地非市场价值32987元。  相似文献   
2.
城市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的思考与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加强城市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对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基本农田保护所面临严峻的形势与压力的基础上,从优化土地利用、美化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阐明了保护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我国城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定位和六点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城镇居民的调研为例证,构建假想市场模拟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需求主体——城镇消费者对生产者(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达到限制标准下的农田生态环境及产品的需求意愿和支付额度,测算出消费者需求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表明:(1)当化肥、农药施用在减少50%、100%等不同的限制标准下,有80.22%~85.16%的...  相似文献   
4.
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利用对武汉市农民实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生产意愿,并运用Log istic模型对农户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在对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并基于湖北省82个县(市、区)域单元2002—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越高的区域,其地方政府可以运作的土地要素就越少,则该地区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竞赛中的竞争力就越弱,进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应较低,与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较弱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研究结论:在中国把国土空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协调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应建立起管制弱化区域和管制强化区域之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使不同区域均能享受到国土空间优化带来的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地提供粮食、蔬菜、木材等实物型产品,以及开敞空间、景观、文化服务等非实物型生态服务,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福利。从社会公众参与农地保护的认知及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估算农地非市场价值,并将其纳入资源成本核算体系中,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不足给农地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缓解我国农地流失形势。文章在调查分析湖北省武汉、宜昌、荆门、仙桃、汉川5市县1255户居民家庭对农地保护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的基础上,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湖北省农地非市场价值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07年的1396个样本数据为依据,利用C-D模型和面板数据对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量化研究,以期衡量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16、0.520和0...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建设跨区域土地生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以土地生态价值量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土地资源的跨区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生态补偿的价值量很大;(2)在选取的众多典型区域城市中,仅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和伊春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应该获得生态补偿,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确定合理的土地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对武汉市洪山区两个已拆迁城中村原住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中村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在软件LatentGold 4.5中进行客观分层模型和住房分层模型估计,归纳拆迁前后社会客观阶层与住房阶层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拆迁前社会客观结构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拆迁后中间退休阶层与零工底层群体融合形成新的零工退休阶层,客观社会阶层类别减少,社会分层趋于同质化,阶层分化减弱。拆迁后城中村居民住房的绝对价值均有所提高,住房价值整体的不平等差异减弱,而各个客观阶层内部住房价值的非均衡性均有所增加,阶层间的住房价值差距也随着拆迁而扩大。住房分层与社会客观分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前者未打破人们原有的社会客观位置而重构社会阶层,但也并未与客观分层表现为完全的一致性,而是不同客观阶层的住房价值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研究结论:未来应重视拆迁对城中村居民的住房财产、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城中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探寻规范化、差别化且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拆迁补偿制度,以缓和阶层矛盾。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在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抽样调查的714户农户家庭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户家庭农地依赖度及多维生存状况,为改善农户家庭生活质量、制定精准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根据农地依赖度将农户家庭分为非农发展、农业自给、农业增收、农业辅助、农业经营和农业生存6类,并构建多维生存状态评价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1)受访农户农地收入依赖度较低,武汉市、孝感市分别有49.70%和45.50%的家庭农地经济收入贡献率低于10%;(2)食物供给功能是农户农地利用的主导功能,农地食物依赖度介于40%~50%的家庭占比最大,分别占武汉市、孝感市受访样本的35.12%和30.69%;(3)农户农地生存依赖类型分化显著、生存状态结构差异明显,武汉市农业增收类家庭生存状态相对最好,而孝感市非农发展类家庭生存状态相对最好,且武汉市农业生存类家庭占比显著低于孝感市;(4)农地依赖较低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较高,在医疗保障普及率方面有所欠缺,而农地依赖较高的家庭则还在受教育程度、生活现代化水平方面表现较弱。研究结论:农户农地依赖度呈现多样化分组,建议政府通过农地换保障、增加非农就业、补贴农地流转等途径引导低农地依赖度农户退出农地,鼓励高农地依赖度农户成为专职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