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制度创新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面临挑战分析的基础上,从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现实需求出发,探讨我国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原则和目标,提出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应从法规体系、决策体系、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考评体系等方面重点突破,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文章建立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31个指标,所有指标可归纳为4个领域:减量化、再循环与无害化、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资源节约发展态势.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1997~2006年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虽然山东省在减量化、再循环、无害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资源节约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薄弱,山东省资源节约水平的进一步深化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3.
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既是水利行业对自然资产稀缺性凸显、生态产品需求趋旺的市场动态的主动把握,也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积极响应。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是凸显水利风景区的生态、文化优势,全面实现水利风景区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价值;难点是识别、展示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模式主要有:水库型、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绿色农副产品开发,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水保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补偿以及湿地型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交易等。提出针对不同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模式应逐步配套不同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办公大厦在建筑过程中曾出现数十条不规则裂缝、查找到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建筑事故及其处理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对以后相类似的建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而遥感为信息的快速地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则对各评价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分析,并能揭示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全空间差异.本文通过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集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空间多级加权叠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方法,对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平均为58.74,最大值为98.81,最小值为18.6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高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比低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要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西部明显要好;大坡度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文章在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利用1995~200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曲线趋势,而与能源消耗强度呈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N型曲线关系.从各地区碳排放量对平均碳排放量的偏离量的大小,可以看出中国碳排放存在显著的东南部低中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而遥感为信息的快速地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则对各评价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分析,并能揭示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全空间差异。本文通过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集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空间多级加权叠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方法,对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平均为58.74,最大值为98.81,最小值为18.6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高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比低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要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西部明显要好;大坡度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1995~2006年30个省(市、自治区)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对各省区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别及其变化三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能源效率的提高对各省区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则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力因素,而能源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贡献微弱,且在不同的省区作用的方向不同。因此,增强各地区的低碳发展能力,中西部地区应重点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东部地区的应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作为重点,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碳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95~2005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数据,定量分析了水资源使用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水中COD排放量、农药使用量、化肥施用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资源使用量、废水排放量、废水中COD排放量及化肥施用量与人均GDP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农药使用量与入均GDP之间表现为较复杂的N型曲线关系.目前,北京、天津两市基本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其水资源使用量及水环境污染指标呈现增长的趋势.河北省尚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的水资源使用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