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0篇
  202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
黑龙江省的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建国40年来,它为国家、社会、人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简称“两危”)。森林资源消耗已经到了最后的“警戒线”。1986年资源清查时的资源状况与建国初期时相比,  相似文献   
2.
1992年11月份,按照国家林业投资公司的安排,我专题组历时24天,深入黑龙江省森工总局4个林管局、10个企业、近50个基层单位和10多个职工家庭,对该省国有林区治危兴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森工企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工企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指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森工企业集团实行“六统一”管理的紧密层企事业和控股、参股子公司中的属于森工企业集团的国有资产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授权由森工企业集团经营和管理,通过建立森工企业集团与控股、参股子公司的产权纽带,实现资产存量的合理配置,优化企业结构,发挥整体优势,增强集团凝聚力,确保国有资产和国有森林资源的保值、增值。通过国有资产授权  相似文献   
4.
正十五年来,浙江开化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守生态定力不变,绿色富民不改,以茶产业"三改三提"行动为主抓手,大力实施"龙顶振兴"战略,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主体培育和品牌引领,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2019年,全县新提升茶园2万亩,为近五年新增总和,实现全链条产值18.8亿元,增长15%。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木材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短线产品。最近几年里,木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据有关部门调查,仅计划内木材供应量,每年就有二三百万立方米的缺口。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供需矛盾将会日益加剧。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开放的经济政策以后,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国有林区职工在“两危”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知难而进,奋发图强,通过发展家庭经济闯出一条致富之路,有效地缓解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矛盾,促进林业的振兴。实践证明,发展职工家庭经济确实是强企富民的一条重要途径。1.林区农庭经济的特点林区家庭经济是以一家一户  相似文献   
7.
<正> “四五”期间,全国年木材产量为七千万立方米;“六五”期间,为四千万立方米,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多。可是从事森林工业生产的职工却成倍增长。很多林业企业因为任务不饱和而不能定期支付工资,既给职工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也给国家增添了沉重的负担。胡耀邦同志在一九八二年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谈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要学会两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林业企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提高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上。企业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经济效果不好,这只是现象。而其最本质的是在管理上注重了人与机器的结合,而忽视了人与人的结合,也就是人的积  相似文献   
9.
10.
继上期在“区域林业发展”栏目里讨论了平原、沿海地区的林业发展问题之后,我们又在这期组织了几篇有关国有林区林业发展的文章。所选的几篇文章各有侧重,但一个共同点是作者都面对国有林区“两危”的现实,试图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新的观点从较深层次上探讨摆脱困境,促进发展的途径。诸如,有的作者认为“森林资源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利用结构的失衡;企业经济危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产品结构的失衡”。这一思路抓住了“两危”的主要矛盾点,对于正确把握、解决“两危”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有的作者打破过去单因素、从局部或一个企业出发考虑问题的套路,提出了用系统工程方法优化林区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问题。有的作者对林业企业办社会的弊端,特别是企业多元职能与改革目标模式冲突的分析是有一定深度的。我们认为这些作者不落俗套的研究,对于治理“两危”,确定国有林区的发展道路不无启迪意义。随着对这些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无疑会给国有林区的发展带来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