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探明不同轮耕方式对以生土为构建材料的新增耕地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于2018年10月对免耕—深松—免耕、免耕—深松—翻耕、深松—深松—深松、深松—深松—翻耕四种不同的轮耕方式下0~20cm土层土壤进行采集,分析轮耕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数量及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增的可耕作土地中采取不同的轮耕方式,其中深松耕作的次数越多,0.25mm风干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度越高;免耕次数越多,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水稳性团聚度越高,团聚体破坏率越小;翻耕则会降低土壤团聚体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大团聚体含量,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破坏率等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综上,免耕—深松—免耕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高,团聚体稳定,形成的土壤结构良好,为新增耕地可采用的优化轮耕方式。  相似文献   
2.
马建业 《发展》2012,(8):108-108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经济应用文写作中运用数字应当注意的几点要求,强调了经济应用文中的语言要符合规范。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建设及桥梁建设能够破坏地下含水层,进而影响流域水循环特征。研究黄土丘陵区公路建设对流域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退水分析法对纸坊沟流域高速公路建设前后(2002~2014年)地下水补给量分别进行估算,定量探究黄土区高速公路扰动作用对小流域地下水补给特征及各项水文因子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2002~2014年降水量、径流量、基流量、补给量和补给比例均值分别为491.78mm、3.18m~3·s~(-1)、0.28m~3·s~(-1)、1.96mm和0.42%。高速公路建设后的径流量、基流量、补给量和补给比例相对于建设前减小5.64、1.87、4.07和4.06倍,但降水量和各降雨类型的降雨量未发生较大突变,高速公路建设扰动成为影响流域地下水补给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会对径流和基流产生影响。但地下水补给系统会在公路建设完成及运行阶段逐渐自我修复,达到一种新的稳定状态,但难以恢复到初始状态,地下水补给量远小于破坏前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马建业 《发展》2006,(11):97-98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及业主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领域出现的投诉和纠纷也在不断上升。在一些物业小区,业主与物管公司之间矛盾的激化,已经危及到社区生活环境质量,同时对社会安定也是一种消极因素。如何处理好业主及业主委员会与物管公司之间的关系,提高小区生活居住质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了研究区2013年和2017年两个时期的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并分等定级,量化分析了研究区2013~2017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2017年,研究区NDVI的平均值从0.388 3提高到了0.395 1,整体NDVI均值有所增长;研究区的植被覆盖情况从整体上看以极高植被覆盖为主,低、中、高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极高和极低植被覆盖面积增加,高植被和极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75%以上;研究区呈现极低植被→低植被→中植被→高植被覆盖度转移趋势,植被覆盖总体向良好趋势发展,但也出现高植被覆盖向中植被覆盖转移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研究区变化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和南部打马沟附近,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DVI高值区发生了分布区域的东移和面积的缩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