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1.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版作为民国时期的陪都,共和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之于中国西部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和影响。过去的老重庆没有帝都遗韵,没有十里洋场,没有津门旧事,也没有秦淮旧影。但老重庆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一本《老重  相似文献   
2.
儒商巴毅     
黄济人 《企业家》2002,(23):11-13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缘起,出自我的一种困惑。现在有一种公认的说法,那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文学已经没有多少出路了。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是这句话。老实说,作为一个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也许要比旁人真切得多,亦深刻得多。我的困惑在于文学自身的运行上。近些年来,虽然文学不再轰轰烈烈,但是有目共睹的是,文学始终在运动中前进着,局部的创新和发展从来没有间断。那么,其间的道理又会是什么呢?《企业文明》杂志上的《江河杯》征文显然给了我有益的启发。这批征文一反常态地放弃了对作者所在企业的"报告",对所在企业的改革家的"讴歌",而把目光和笔触对准了我们今天时代的大舞台,或谈古说今,或比较中外,或刻划人物内心,或抒发人生感叹,凡此种种,从题材,从结构,从手法,都是文学,货真价实的文学。这就不能不给我留下新的思索:处在转型期的文学,也许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广大舞台和丰富资源,文学的热点与社会的需求也许确实存在着某种错位。于是,对于至少像我这样的专业文学工作者来说,时代的精神与现实的矛盾,也许并没有能够进入视野,而倒是我们企业界的作者们,显示出了积极干预现实的主动姿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