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982篇
工业经济   402篇
计划管理   1504篇
经济学   1379篇
综合类   475篇
运输经济   37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2640篇
农业经济   151篇
经济概况   1411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737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683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以及我国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大量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进行跨国并购活动。如何应对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所有事实跨国并购企业都将面临的问题。对我国跨国企业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人力资源管理遭遇的挑战及其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3.
4.
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首先讨论了企业国际化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分析框架——企业国际化追赶模型。认为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 ,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变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容、形式和程度都有明显的不同。在经验研究部分 ,作者对 1 1 2家有海外经营业务的制造业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和部分企业的实地考察 ,从海外市场的选择与进入方式、跨国经营动机与竞争优势、企业海外经营中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仍遵循渐进发展的模式。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 ,学习、合作、创新始终是融为一体的 ,并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6.
并购成为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带动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12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问题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徐益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一方面,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样式进行的,都直接或间接地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因之上的,文化“弥漫”于整个经济领域。另...  相似文献   
9.
“假如上帝允许我带走两样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日记本和照相机”艺术从不主动去迎合商业资本,但商业巨贾们总是会追逐声名卓著的艺术家。被宝马、巴斯夫这些跨国工业巨头们瞄上的一个中国女摄影家王小慧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好奇于这个传奇女人,她传奇的经历、传奇的成就,于是在一个下午走近她、倾听她。渐渐体味出,她的创意,源自大自然的造化,因为,她是个天生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企业海外发展的现实抉择.考虑到中国在能源、交通、机电、轻工、水力水电、大坝、机械等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及伊朗在传统手工地毯、开心果栽培等方面拥有的独特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新时期中国-伊朗跨国投资便成为中-伊两国的自然选择.从跨国投资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规划理论等角度来分析新时期中伊两国间开展跨国投资的领域、投资方式和投资战略设计,并提出相应对策,更能有效地推动两国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