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1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篇
财政金融   4377篇
工业经济   701篇
计划管理   9388篇
经济学   2766篇
综合类   922篇
运输经济   52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2821篇
农业经济   1139篇
经济概况   451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7篇
邮电经济   1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1593篇
  2013年   1379篇
  2012年   1795篇
  2011年   2290篇
  2010年   2045篇
  2009年   1965篇
  2008年   2221篇
  2007年   1670篇
  2006年   1595篇
  2005年   1435篇
  2004年   1113篇
  2003年   1080篇
  2002年   779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998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住房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程  陈立文 《财经问题研究》2021,(11):120-128,后插1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注重住房保障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出台关于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管理的相关政策,广州市政府针对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措施,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了住房保障体系的主体。文章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和考证了广州市毛纺厂项目的建设和成效,进而分析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现状。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4.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开发投入强度达到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持续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不平等状况及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住房价值不平等程度较高且呈增加趋势,而住房面积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且在逐渐下降;住房不平等程度会随着收入层次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住房不平等组内差距较大,且呈增大趋势,但组间差距仍显著存在。本文建议,政府应当加大住房价格调控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法和住房保障制度,促进住房资产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7.
8.
蔡鹏  张韵 《上海房地》2021,(4):6-12
湾区发展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住房供应不足、居民住房负担重等一系列住房问题。本文以三大国际湾区为例,通过回顾湾区规划理念,分析湾区发展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总结住房政策经验,从而获得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住房供应方面的启示。这些启示包括:通过多部门规划协同,增强住房供应的有效性;通过提高土地容积率、盘活存量与建设保障房增加住房供应;通过制定目标,提高湾区居住品质,力求打造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目的为利用全国254个地级市2009-2016年面板数据,考察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并分区域、分类型对不同城市政策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提供参考。通过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ethod)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研究结果为:(1)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能明显提升城市土地效益,其能提升相应城市的地均GDP约4.36个百分点;(2)政策实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效应,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作用在政策开展第3年最为显著;(3)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城市土地效益提升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则不显著,平原城市土地效益提升尤为显著,山地城市则不显著,此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重工业城市的土地效益提升作用也比较明显。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应考虑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基础情况,政策实施应注重阶段性效应,并对政策实施进行不断反馈与调整。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产业集群的推进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拓展了城镇化的地域空间,是城镇化产生的根源和城镇化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城镇化推进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产业也面临换档升级的挑战,在这一境遇下,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加强城镇治理,加快制度创新,提高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效能、运营效能和政策效能,对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集群互动共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