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7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匮乏.全球各国对于资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面对所剩无几的陆地资源,人们把灼热的目光投向了大海和两极地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2.
赵亮 《中国报业》2014,(22):69-70
在视觉传播时代,企业如何通过形象宣传片向受众更好地宣传自己,成为宣传片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形象宣传片制作手法的研究,分析了企业形象宣传片创作过程中文案策划、摄影画面造型创作的创新研究,从实践出发对企业形象宣传片的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终需求的视角,构建扩展的(进口)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采用改进的两极分解方法,从经济整体及行业部门层面对最终需求以及消费、投资、出口等各类需求的碳排放驱动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 (1) 1992-2012年间,最终需求驱动碳排放净增加66.19 亿吨,其中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驱动碳排放增加73.68和44.76亿吨,技术效应减少碳排放51.87亿吨。(2) 从"三驾马车"碳排放"贡献"及变动来看,消费排放份额持续下降,投资、出口排放占比不断上升;(3)从各类需求自身驱动效应及部门分布特征来看,"三驾马车"驱动碳排放存在巨大差异:消费驱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农业及服务业,且以规模效应为主;投资、出口驱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工业,且以规模效应及中间结构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4.
赵磊  刘刚 《新远见》2011,(6):29-39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古老又现实的问题.也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宗教因素相互交织并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以来,由于民族矛盾和族群纠纷而引起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中空论”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之一,文章分别采用Bubula and (O)tker-Robe事实分类法和IMF官方事实分类法对147个样本国家1990-2001年和1999-2006年的汇率制度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在现实中各国汇率制度选择是否存在“中空”的趋势.研究发现就147个国家的总体样本而言,中间汇率制度确有下降的趋势,但是相对比例仍然很高,“中空”的趋势并不明显,而不同类型的国家汇率制度演变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持续崛起使国际结构有可能重回两极。但当前中美在东亚的地区性新两极和古代两极体系的"旧"反例都提醒我们,我们对两极体系的认识还远未到完善的程度。两极结构下大国并不必然相互制衡,也并不一定会出现两个彼此泾渭分明的敌对阵营。除了冷战时期那种各自结盟相互对抗的"分治"模式外,两极体系下大国竞争还存在另一种更为温和的权力互动模式"共治",即两个一级大国对体系内所有或大部分中小国家共同享有领导权,而不再以地域划分出两个分属不同大国的"势力范围"。当两个一级大国的对外功能出现分异,分别只能满足小国的某一种重要需求,同时大国间战争不再是一种可行的策略选项时,这种"共治"模式就会出现并得以持续。与"分治"模式相比,"共治"模式下大国权力政治的对抗性和地缘政治色彩都会更弱。与新现实主义反对国家"专业化"的主张恰恰相反的是,在大国无战争时代,崛起国要想在减少与霸权国冲突的同时扩大自己的权力,反而需要在某个功能领域打造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与霸权国角色的互补。  相似文献   
7.
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第一次工业化形成了积重难返的“两极结构”。受此影响,始于20世纪中叶的中国第二次赶超型工业化不仅没有消除“两极结构”,反而扩大了城乡差距。为了摆脱“两极结构”的束缚,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初见成效的第三次工业化。这次工业化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以改革为手段的内源现代化和以开放为途径的外源现代化结合起来。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次工业化必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两极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资本高速流动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本详细介绍了“中间制度消失论”,从理论与经验两方面来分析“两极汇率制度”,以期解析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能否有助于新兴经济抵御投机冲击,降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西汉时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是"朝贡体系",而是以汉朝与匈奴两大政治行为体为"极"的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当时的东亚体系中有多个政治行为体并存;二是在两个最强大的政治行为体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存在实力和外交礼仪地位的大致平等;三是体系中的其他行为体大多在不同程度上被汉朝或匈奴控制。作者从疆土、人口、生产力水平、统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度、军事力量等要素比较了汉朝和匈奴的实力,并以这几个要素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回顾了汉朝-匈奴两极格局的形成、稳定、动摇、崩溃的全过程。作者认为,汉朝和匈奴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和是否具有维持两极格局的意愿是决定两极格局能否持续的重要原因。通过回顾汉朝-匈奴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作者还对两极格局有助于维持国际体系和平与稳定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于培伟 《科学决策》2007,(11):13-14
纵观“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时,是中国进人欧洲的一次重大机遇,那么当前欧盟的东扩就是我们进一步走向欧洲的第二次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