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60篇
工业经济   73篇
计划管理   148篇
经济学   167篇
综合类   73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142篇
农业经济   82篇
经济概况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In the 1980s a number of large corporations restructured their diversified businesses through divestiture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restructuring activity focused on firms at intermediate levels of diversification (e.g., related-linked) which have a mixture of related and unrelated business units. Results confirm this hypothesis which explains that such mixed corporate strategies create organizational and control inefficiencies in managing both related and unrelated types of business units. Restructured firms were also found to move towards two types of different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related and unrelated). Most restructuring firms moved toward lower levels of diversification (e.g., related-constrained), although some moved toward higher levels of diversification (e.g., unrelated business). Also, this study finds restructuring firms that changed their corporate strategy by reducing diversified scope increased their R&D intensity. Firms that restructured and increased their diversified scope decreased R&D intensity. This result suggested a partial substitution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and R&D activity.  相似文献   
2.
网络型产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规制契约的存在成为必然。现实经济活动中之所以要设计和采用不同强度的激励性规制,主要是由于没有哪种规制机制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分析了网络型产业的激励性规制模型中的激励强度与激励绩效的关系,并指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我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应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内部尤其是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是1980~2005年总能源强度显著改进的主因,但是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特征,产业结构变动无法从整体上对能源强度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也显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对分解模型所分析的强度效应以及总能源强度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2001~2004年能源强度出现反弹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过程不仅涵盖了工业产值不断提高并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还应该实现工业结构的不断升级.1997年至2004年期间,贵州工业结构在轻重工业比例、结构高度化和生产要素密集度等方面有所升级但仍存在一些偏差.在未来开放条件下贵州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应注意避免结构低度化,创造和提供合适的市场空间,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发挥比较优势以及规范政府职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20年的30个省份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两个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增量与碳排放增速,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强度、边际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呈现区域性特征,在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对边际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增长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结构优化、人口集聚、城镇化的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哈肯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化过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在哈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演化方程,并以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29个省市为样本进行了定量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序参量,从而得出要依靠研究开发投入与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需求与信息三个维度构建了一个产业合谋倾向强度理论分析框架,并用该框架分析了我国保险业的合谋强度。研究认为,我国保险业合谋强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郁玲  曲福田  姜海 《经济地理》2007,27(1):145-148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文章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发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以提高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研究方法:能值分析、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而劳动集约度不断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长特征,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集约度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呈"东西高,南北低"的特点。(3)耕地利用集约度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两者存在着不协调现象。研究结论: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应依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