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087篇
工业经济   282篇
计划管理   1403篇
经济学   1190篇
综合类   458篇
运输经济   8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178篇
农业经济   3108篇
经济概况   1808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2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1017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893篇
  2010年   964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历史产权制度研究方法,利用详实的历史数据与信息,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每个重要时期的改革内容与进程以及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演化历程,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集体林所有权和家庭经营的基因没有变,变的是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形式;指出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道路中的困惑;提出未来集体林产权制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统筹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大量资产闲置和 "沉睡".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新型经营主体对闲置的农田、农房、山林等各类农村产权的需求逐渐增加,建立健全信息互通、交易联动、资源共享、开放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采取了许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依旧缓慢。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均土地耕种面积,人均劳动力非农收入,政府农业保障投入,土地流转费用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经济师》2015,(10)
农村土地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参与各方的利益再分配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土地流转制度的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博弈的演化过程。文章通过对政府、集体和农户三者之间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在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始终允许和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有偿流转,并把土地流转作为解决我国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土地分割细碎等资源劣势的重要配套措施。这一政策也一直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和实践。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又以法律形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给以了明确规范。这对于维护农村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农户家庭人口发生变化或主要劳动力外出做工,…  相似文献   
8.
9.
现代企业投资决策中非现金流转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融入了世界一体化经济,诸多行业与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怎样抓住潜在的投资机会,全面分析其影响因素,预先制定好长期战略规划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对企业在制定投资决策时所要考虑的非现金流转因素作简要分析,为现代企业投资决策时提供参考。 一、环境因素分析 企业主要的投资决策,如建造新厂房,开发新市场或新产品,在制定决策之前,都必须对综合的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对企业经营地区的环境因素以及变化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文件),国家发改委正式取消新增棉纺生产能力核准和总量控制的政策。这意味着1997年以来国家实施的压锭及总量控制政策的终结,意味着棉纺织行业将主要在市场的平衡能力引导下有序发展。围绕压锭及总量控制政策的前前后后,我们历史地回顾了这一政策对行业调整曾经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对这一政策在国内外环境、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未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做出了深刻反思。我们更期待着将来行业的发展能够在政策导向、行业服务与企业自律的协调中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