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近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碳循环成为研究热点,而城市作为人为碳排放的主要发生区域,城市碳循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城市碳循环包括碳的输入和输出,碳的输入主要是以食物、能源、产品等形式进入城市生态系统,经过代谢,一部分固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形成城市碳库,另一部分返回到自然生态系统。过去的城市碳循环研究主要关注碳排放,随着城市碳循环系统整体研究的开展,城市碳储存逐渐得到关注。目前我国城市碳库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土壤碳库、植被  相似文献   
2.
无处不环保     
  相似文献   
3.
<正>为减轻我国能源紧张和结构失衡的压力,我国政府做出大规模引进液化天然气(LNG)的重大决策。2006年6月,我国第一个LNG进口试点项目——广东大鹏的第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拉开了我国规模化进口LNG时代的大幕,也推动了我国LNG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天然气资源贫乏,进口LNG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发展尤为引人瞩目,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能源,但从媒体报道和实际应用来看,LNG被误读了。目前,媒体广泛宣传LNG是一种新能源、清洁  相似文献   
4.
科学评价当前中国农业碳循环情况、了解区域低碳竞争力是合理制定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我国2000~201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综合农业碳循环过程中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来测算区域农业净碳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业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低碳化指数,依据区域低碳化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应情况,对不同时期的区域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区域农业净碳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显著。从时间变化来看,2000~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总的农业净碳量显著递增;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净碳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低碳竞争力对比分析发现,人均农业GDP、低碳竞争力指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呈现"低排放—高效益"型,西北、西南大片区域呈现"低排放—低效益"型,粮食主产区大多呈现"高排放—低效益"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部分呈现"高排放—高效益"型。在科学量化农业碳循环的基础上,衡量区域间的低碳发展水平,可实现对低碳农业评价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缺失,严重阻碍了低碳实践工作的开展.鉴于此,文章通过模拟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循环过程,建立碳循环模型,以模型关键碳控制点为中心搭建低碳经济指标的理论体系结构框架,进而从宏观与微观双重视角探讨建立一般性的低碳经济理论指标;最后从区域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特定区域经济体在构建低碳经济指标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们推进经济新常态的建设,正是从提高发展效率的角度来向资源生态环境要空间。在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条件下,任何旨在提高效率的政策,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环保导向型"的政策。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在众多看点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句话是"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是中央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首次用了"上限"二字。  相似文献   
7.
科技广场     
日本发现叶绿素D可能影响全球碳循环日本一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一种能使光合作用在近红外线照射下进行的物质——叶绿素D在地球海洋与湖泊中广泛存在,这种叶绿素可能是地球上碳循环的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持续增加,全球气温提高了0.5摄氏度以上,而且由于温度上升惯性的存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继续上升大约0.5摄氏度。未来气温至少有75%的可能性上升2摄氏度以上,至少有50%的可能性上升5摄氏度以上。气候变暖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饥饿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进而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才能遏制气候变暖。论文从碳循环出发,认为建设低碳经济一是要促进低碳排放;二是要促进碳市场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碳汇。  相似文献   
9.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因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可能的应对措施,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本文回顾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动态,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和研究方法做了概述,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进行了展望.我们认为复杂科学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具有很广的前景.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内部作用是生态系统复杂化,有序化及自组织的主要推动力.运用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机理及发展规律,为认识生态与进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光靠碳来构成循环体系是不可行的,必须要有外加的力量才能推动这个循环。包括太阳能在内的非碳能量,是推动碳循环的重要力量。访谈人名片何鸣元,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上海市绿色化学和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催化材料与炼油化工催化剂研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科技部聘任为绿色化学课题的国家重大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