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正>杨玲是湖南永州市人。2004年4月,杨玲借了2万多元,在一家大商场里租了间门面房,但几个月下来,比起同一楼层其他门店,杨玲的生意可能是最冷清的了。为解开个中谜团,她偷偷留心起来。原来,其他的门店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偷偷出售一些从地下黑市上批发来的所谓的名牌服装。尽管是仿制名牌,且价格并不便宜,许多年轻人还是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2.
提升货币政策效果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改革中的重要任务,而如何正确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则是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基于此,结合我国经济新变化,文章在经典的CC-LM模型中纳入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利率与实际产出的传导机制,并应用具有时变参数的TVP-SV-VAR模型进一步检验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一致得出:第一,从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来看,中期借贷便利为代表的新型货币投放方式是有效的;第二,中期借贷便利仅能降低短期信贷利率,而长期将提升信贷利率;第三,中期借贷便利与LPR报价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升可强化货币政策有效性。此外,实证研究还表明,依靠中期借贷便利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会造成吉布逊谜团的现象,因此能否降低融资成本并不能作为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指标。籍此,文章对如何优化新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期以来,王亚南和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运行机制多有发现与阐发。王亚南观察到了中国货币本位的"二元结构"特征、货币制度的信任内涵,以及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性质。他特别揭示了货币形制混杂所体现的利益诉求与货币价值(银价)频变所凸显的利益格局。他发现,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出现"低货币化"现象,其根源不在"内生"机制之委靡,而在外生制度之扭曲。相比之下,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刻画与评判则投注了更多的实证精神与制度关怀。他发现了中国货币史上的"铜币跨期等重"现象,并在纸币、铜本位以及银行制度发育迟滞之间建立了有趣的内在联系;循着由货币购买力牵系出来的逻辑,彭信威还尝试性地破解了货币理论长期停滞与国民财富贮藏偏好两大谜团。  相似文献   
4.
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国华 《当代财经》2005,(11):33-37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问题是一个颇为奇特的金融现象,尽管世界各国的金融学家和其他方面的经济学专家们一直试图从各种角度为这一奇异现象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至今都没有任何一种解释能够做到真正令人信服,这使它成为尽人皆知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通过详尽地回顾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历史和最近的研究进展情况,企图能最终找到它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陈丽芳 《经济论坛》2007,(17):37-39
一、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短期实证分析 近10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情况下,物价并没有出现暴涨.以下图1和图2反映了我国中央银行的净资产负债情况,图中数据取自1995~2005年的年度数据,单位为亿元.其中各符号含义如下:ng表示央行对政府部门的净债权,nf表示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净债权,nonf表示央行对非金融机构的净债权,R表示央行的国外净资产,M表示央行的货币发行.  相似文献   
6.
透析中国转型时期的"特殊金融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与众不同的制度环境和一系列"本土化特征",决定了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没有的"特殊金融谜团".这些谜团的出现是中国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中的经济问题在金融领域里的必然反映.它表明,尽管经过20多年的经济金融改革,中国的金融深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采取的是渐进的改革方式,我国当前依然存在着许多无法用市场经济成熟、发达国家总结的一些金融理论来加以解释的谜团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