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功星 《南方经济》2017,36(6):115-128
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领域,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是解释消费者进行跨国产品选择问题的重要概念。自Shimp and Sharma(1987)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迄今已经30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伴随跨境消费行为的日趋频繁,消费者日益面临着"支持国货"与"偏好洋货"的选择性冲突,使得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能否适用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开始受到质疑。近些年,部分研究者尝试对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进行重新建构,并提出了新的测量量表,以期为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适用新的时代背景开辟路径。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围绕着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这一构念,从其概念演化、历史渊源、取得成果及测度方法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回顾与反思,同时也就近些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鉴于理论研究、政策与农民工现实期望的巨大差距,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出发重新界定了群体社会融合的内涵,并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实际测量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水平。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教育之外其他因素对不同维度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影响差异。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全面提升,必须切实推进和落实户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3.
1958年在全民大办工业的高潮里,城市街道工业这一新生事物出现了,并且很快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从"大跃进"到"文革"前的8年间,北京市街道工业经历了发展、萎缩、恢复、停顿几个阶段,本文将对北京市街道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及重要作用等几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中的某些问题做些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新农村视野下对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地征用制度的特点是:征地主体是国家,征地标的是集体所有土地,征地目的是公益需要,征地补偿非等价。存在法律界定不明确,征地范围宽泛,农地产权不清、农民难以参与,征地较为随意,征地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安置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农地征用法律法规建设,改革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和分配,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建立健全农地征用的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第156条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是实践中认定走私罪共犯的法律标准。刑法第156条之规定是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其核心在于对“通谋”的认定。司法解释确立的“明知”和“多次帮助”原则分别有主观归罪和客观归罪之嫌,将走私罪共犯的认定范围不当扩大。刑法应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为依据,认定走私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6.
朱金瑞 《经济经纬》2004,(3):140-143
道德问题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围绕经济学 (家 )要不要讲道德 ,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掀起了争论的高潮 ;经济学家对道德的追问既基于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本性 ,也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变革中 ,经济学家对市场化道路和经济学学科边界、方法、作用等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视野进行道德关怀是经济学家研究道德的特点 ,有助于拓展经济学的视野 ,但从经济学与伦理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经济道德的研究应是经济学研究道德的最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是与如何认识历史密不可分的,对历史认识的不同,决定了所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不同。如何认识苏联模式"总病根",如何分析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决定我们从中吸取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还将汲取什么样经验教训的大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如果坚持唯物史观,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维度去考察苏联解体问题,如果深入到苏联人民"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寻找苏联模式的"总病根",就会发现影响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最关键的因素不应是领导人的背叛出卖,而应该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频繁发生的中国农村土地冲突这一现象入手,对现有学术研究中微观的现象描述、中观的制度分析到宏观的政治阐释三种路径进行反思并提出新的理论进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的研究达成了一些基础性共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动向,特别是在宏观的政治阐释层面存在着诸多分歧,对此,应该在中国农村土地冲突问题的分析中确立基本的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引入"土地风险"概念,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是解释中国农村土地冲突问题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农民贫困问题的制度性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闻君 《经济经纬》2004,(3):113-115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进程中遭遇的难点 ,特别是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增长缓慢 ,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还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存在有制度性因素 ,城乡二元分割、现行的农村基层管理系统和缺位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关键是深层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强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1):128-129,134
国家出台利好政策使企业获得经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探索改进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的意义、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