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4篇
财政金融   494篇
工业经济   80篇
计划管理   372篇
经济学   1055篇
综合类   408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312篇
农业经济   50篇
经济概况   897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二阶段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固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FDI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程度大小由东往西存在着梯度递减的现象。具体到FDI的作用途径,FDI主要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在人力资本上的作用效果则较弱甚至可以忽略。此外FDI对促进地区经济转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用国内大量相关数据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是: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知道,整体上,外商直接接投资和国内技术创新呈正相关,且两者间的相关性十分明显;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也有很大正向的影响;而加入的变量固定投资则对技术创新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如今东道国对FDI实行激励政策已成为全球现象,激励政策的过度竞争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且对于东道国有不少负效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投资领域国际协调和监管的必要性与日俱增。多边投资框架的最终建立必然对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FDI激励政策加以限制或约束,从而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激励政策的约束会对中国利用外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外资“超国民待遇”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并购成为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带动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引进FDI可以解决一国的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引入国的技术水平,这就涉及FDI和国内资金的非同质性。非同质性是指不同来源的等量投资的产出效率不同。本文在资金非同质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并对FDI与中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去年上半年受到美伊战争和"非典型性肺炎"的冲击,但全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金额仍有增长,总规模达到了535亿美元。在新的一年里,外商直接投资能不能继续保持前两年高位运行的态势?我们综合各方面的资料从总体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走势给予判断。多因素综合影响外商投资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引进外资对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增加外贸出口、缓解资  相似文献   
10.
王瑜 《中国外资》2008,(9):18-19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不考虑贸易结构的变化,而仅从数量上看,FDI对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三种效果,即替代效应、补充效应和不确定效应。具体到不同的东道国和母国,FDI对其国际贸易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何种效应占上风。本文即是对中国的投资来源国(地区)的对华投资额与对华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作的一个经验分析。此分析是为了检验中国吸收的FDI所产生的双边贸易效果。文中以中国的6个投资来源大国(地区)和贸易伙伴大国(地区)为样本,分别对各国1991—2006年间对华直接投资与对华贸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投资对贸易的三种效应在中国都是存在的,情况因国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