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言的和谐美包括声律平仄的搭配、整句与散句的搭配、长句与短句的搭配、节奏急缓的搭配、语序的安排、结构的协调等。语言和谐了,语义就对称和谐了,就不会导致误听误读。  相似文献   
2.
永明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格律诗歌。永明体的声律理论以平上去入为四声,用以制韵,它为五言近体诗的格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它的创作实践为五言近体诗的格律提供了完备的实际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悲愤诗》是建安时期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史上,这两首诗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但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从蔡琰《悲愤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独特价值入手,探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蔡琰《悲愤诗》所开创的中国古代叙事诗传统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5.
沈约作为一代词宗、人伦师表,提出并实践了诗歌声律论,以他为首创作的永明体成了古体诗向近体诗、格律诗转变的标志,同时他对后进文士的奖拔也客观上宣传并拓宽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提高了自己在文学界的声望。本文即从以上三方面立论,探讨沈约上述三方面文学活动的关系,并进而探索沈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悲愤诗》是建安时期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史上,两首诗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但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该文试图从蔡琰《悲愤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独特价值入手,探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蔡琰《悲愤诗》所开创的中国古代叙事诗传统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